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0-200

  第191章

  又是一年仲秋。

  长安, 北城门外。

  “您好,请问曹旻住在……?”

  “喏,那边, 山坡上那间屋子就是。”

  “多谢。”

  “小事小事,哎, 女郎买银镜不, 悄悄告诉你,我在城里工坊有熟人,拿货比城西珍宝庄还便宜!我是看你面善才告诉你,来, 看我这担子里——”

  “……”

  “不用, 不用, 多谢。”杨布连连挥手,快步走开了。

  货郎耸耸肩, 不甚在意,重新挑起货担,吆喝起来。

  “银镜、铜镜,工坊直销, 一百九十九钱!只要一百九十九钱!”

  伴随着货郎的吆喝声,杨布按照指引,往山坡的方向走。

  工坊直销, 拿货便宜?

  或许回去她可以此为专题做一篇报道。

  月前时文报的主编许劭找到她,说她最近产出质量不高,批了她三日的公休,让她调整一下状态,还说如果想要外出采风,报社可以报销食宿花费。

  她心不在焉,本来已经做好被斥责,甚至被除职的心里准备了,没想到许主编非但没生气,还关心地问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许主编待她着实不薄,只是她不敢承情。

  许劭不止一次向她暗示求娶是原因之一。

  杨布是孤儿,和她同一批格物院出身的孤儿们,有不少成亲的,包括阿朗——她从谯县格物院开始的同窗。

  去岁她参加了阿朗的婚宴,阿朗的丈夫是阳翟格物院的五期生,比她们小两岁,两人都在工部任职,此前并不相熟,去岁工部几个大工程做下来,两人一起连续通宵,就此结下堪比同袍之情一般的过命交情。

  彼时,所有人都认为,阿朗的婚姻是幸福的,夫妇一同上下朝,卿卿我我,羡煞多少同僚。

  杨布去岁也是这么认为的,尽管她感怀过去,婚宴当日痛哭了整整一晚,第二天起来眼睛肿得几乎睁不开,但那也仅仅是为新人彼此的抒情、为她和阿朗之间的回忆所触动。

  直到今年年关后,阿朗怀孕了。

  许主编年长她7岁,功成名遂又儒雅谦和,丰神俊朗却至今未娶,杨布承认自己心动过,但看到阿朗,她不禁会想……

  许主编也会像阿朗的丈夫那样,一夜之间性情大变,有家不归,处处苛责,还不让妻子工作吗?

  如果就连许主编那样的男子,也会变得像阿朗的丈夫那样,那天下还有多少男子,可以交付终身呢?

  而女子,终究是要成婚的啊!

  这是她第一次开始思考婚姻,思考这种她熟悉又陌生的生活状态。

  杨布擦了擦额角的汗,终于爬上了山坡,她天不亮就出城,此时太阳初升* ,照得远处河面碎金点点,粼粼波光在她眼瞳中跃动。

  回看城门口的方向,道路已经开始拥堵起来,每天日出日落时分,便是城门卫最忙碌的时刻,大量车马人群要通过城门,开启或结束一天的营生,城内升起袅袅炊烟,隐隐约约的喧哗声传到了这片茅屋区。

  山下,茅屋内住的百姓也纷纷出门,有妇人喊着孩童的名字,杨布看到几个小小的身影在往山道这边来。

  这一片茅草屋住的都不是长安本地人,从去岁开始,曹侯就组织人手重修长安和洛阳之间官道,官道修复后,两地之间往来商旅、百姓,越来越多,今年开春天气回暖后,长安城内迎来了一波人□□发式增长,长安城墙内的房屋供不应求,许多新来长安的百姓,就只能选择在城外建房。

  慢慢的,连接码头的城北门,和连接官道的城西门,都形成了这样的茅屋区。

  目前曹侯已经命工部派人,对这些房屋进行测量登簿、加固修葺,杨布听报社的同僚说,下来尚书台准备推翻旧城墙,往外扩建新城墙。

  杨布闭上眼,将令她心神不宁的另一因素压下,转身,缓缓睁开眼。

  山坡头上只有一间茅屋,屋子前有一片院子,篱笆内种了绿植,从外面看不清里面的景象。

  “曹旻,曹旻——”

  杨布在院前喊了两声,里面没人应,她晃了晃院子的篱笆,篱笆扎在地里很深,上面还缠了棘条,柴门也打了两层的门板。

  她回看上山的方向,越往高处,房屋越少,到山坡头上的一段路,还有些陡峭,这院门和篱笆都是新扎的,看来人一多起来,鱼龙混杂,茅屋区的治安还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

  “曹旻,你在家吗?”

  杨布抬高音量,叩叩门扉。

  “汪汪汪!!!”

  门内突然传来犬只的咆哮,杨布吓了一跳,后退两步,等到犬不再吠了,才又试探着喊了一声。

  “曹旻?”

  没过一会,门内终于传来女郎的回应。

  “杨学士!来——”声音戛然而止。

  曹旻有些耳背,她不知道杨布会来,听见声音还以为是阿糯,半晌反应过来是杨学士,连忙放下手里的纺专,动作太急,羊毛线和纺专搅在一起,纺专脱手,带着长长的羊毛线滚落在地。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