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

眼纸包鸡,做起来最费功夫。苏衡在后厨忙活了好一会儿,才将这道菜做好。如今正是饭点,药膳堂的大厅与雅间均已坐满。见跑堂的小二都在忙活,苏衡干脆亲自端着做好的纸包鸡送去了天字一号雅间。

  “这是龙眼纸包鸡,两位贵客请慢用。”苏衡将摆盘精致典雅的药膳轻轻放上紫檀木桌。

  “哇,好香呀!”四岁的小郎君闻着味儿把小脸从粥碗里抬起来,还留着些婴儿肥的脸蛋上还沾着竹叶粥米。

  “不是说纸包鸡吗?怎么只见鸡肉不见纸?”那年轻的郎君挑眉问道。

  “这道菜是用糯米纸包着鸡肉片与各式配菜一齐入锅炸熟的。为了美观,出锅后便将外面的那层糯米纸去掉了。”苏衡解释道。

  “原来如此。”年轻郎君恍然,动筷夹了一片鸡肉片放到长子碗中。

  “呼呼”,小郎君鼓起脸吹了吹热气腾腾带着锅气的鸡肉片,“啊呜”一口吃下了肚:“好次!”

  “胡桃、龙眼、胡荽、火腿、姜片、葱丝……配料这般丰富,贵馆这道菜倒是下足了功夫。”年轻郎君细细端详了一番,这才下筷开始品尝,“鸡肉片爽滑入味,外表的蛋清糊熟度正好,鸡肉应当用食盐与胡椒粉腌过了。”

  “客人一口便能尝出本馆所用调料,看来是位行家。”苏衡微微惊讶。

  “行家不敢当,我只是好这一口吃食罢了。”年轻郎君自谦道。

  “客人过谦了。三道菜已上齐,请慢用。若有其他需要,可摇铃吩咐。”苏衡说罢退出了这个雅间,留这对父子静享美食。

  这原本是苏氏药膳堂最普通不过的一日。但苏衡没想到的是,次日,这位秀眉大耳的年轻郎君又来了,一来便又点了一份龙眼纸包鸡。

  要知道,苏氏药膳堂每日限量接待二十位客人,预约号本就难抢。几乎很少能看见连着两日都能抢到号的客人。苏衡原本以为这只是巧合,没想到,接下来好几日,每日都能看见这位年轻郎君。偶尔还能见到他带着那位生得玉雪可爱的小郎君一道来。

  苏衡心下奇怪,便去查了预约名册,却始终查不到连续好几日都在预约名册上的人。这倒奇了。除非,有拿到预约号的客人自愿将自己的青玉牌转赠对方,否则,一切都说不通。药膳堂的客人不是高官便是权贵,是谁有这般大的面子,能令这些贵人们将好不容易拿到的青玉牌折腰相送?

  苏衡正疑惑间,忽然听见外头传来吵闹的声音。走到药膳堂大堂一看,却是位穿着贵气的女子柳眉倒竖,纤指轻点,一脸嗔怒地瞪视那位日日常来的郎君。

  “好哇!你个没良心的,我说怎么近日你总说胃口不好,饭吃不了几口便道饱了。原来是偷偷跑来这儿打牙祭吃独食了!”

  “娘子息怒。此处人多,我们回去再说,回去再说。”那年轻郎君以袖掩面,似十分尴尬。

  “哼!怎么?敢做不敢认?觉得丢脸一开始就不要瞒着我偷偷摸摸跑来吃独食。我偏要在这里说,好让你长长记性!”那俏丽女子轻哼一声。

  “阿娘,不要生阿父的气。是我想来的,不能怪阿父!”那位小郎君抱着女子的大腿,扬起小脸稚声稚气地替他阿父说话。

  “真的?”女子挑起一边柳眉。

  年轻郎君连忙点头。

  “那便饶你一次”,女子俯身抱起长子,道,“走,去天字一号雅间。我倒要尝尝,这家药膳堂的饭食到底有多好吃,把咱们府里的吃食都比过去了。”

  第123章 第123章苏洵中举

  “范爷爷,您认识那家人?”苏衡抬眼。

  范仲淹轻轻点头:“小衡啊,你这药膳堂可是引来了不得了的人物。那位化名‘王十三’的郎君乃是濮安懿王第十三子。去岁他被陛下授官岳州团练,因此现在朝官们一般都称其为赵团练。”

  “皇建院街分馆往来的皇亲国戚也不少,这位赵团练有什么特殊之处吗?”苏衡不觉得范仲淹会无缘无故为了一位普通的皇亲特地登门提醒。

  “早年陛下无子,这位赵团练幼时曾被接入宫中,赐名宗实,由圣人亲自抚养。后来陛下亲子出生,赵团练便被送回懿王身边。可惜,皇子未满三岁就夭折,陛下这些年接连夭折数位皇子,如今宫中并无皇嗣。这位赵团练的身份……颇有些尴尬。”范仲淹缓缓道。

  原来如此。范仲淹这么一说,苏衡便明白了。不过,十三团练……苏衡被这么一提醒,立刻想起来了,这不就是后来的宋英宗赵曙吗?历史上仁宗无子,继任皇位的正是这位英宗。

  那么,那日见到的那位娘子便是赵团练的夫人,未来的皇后了?还有哪位粉雕玉琢的小郎君,不会是未来的宋神宗,赵顼?

  这么看,他的药膳堂的确引来了了不得的人物。不过,连当今天子都已经来过他的苏氏养生馆了,未来天子爱吃他这药膳堂的饭食,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苏衡很快便调整好心态。

  “来者都是客,既然赵团练取了化名,便是不希望旁人认出他来。我只当他是‘十三官人’便是了。”苏衡道。

  “怎不是王官人?”范仲淹奇道。

  “范爷爷有所不知,王官人另有其人。”苏衡说着,伸手往上指了指。

  范仲淹秒懂,哑然失笑:“你啊……”

  “对了,范爷爷,我有一事相求。”苏衡正色道。如果范仲淹今日不来五岳观,他原本也要去范府拜访的。

  范仲淹呷了口清茶,示意苏衡但说无妨。

  “我想向您求两封推荐信。”苏衡道。

  事实上,不止是范仲淹,苏衡还拜访了庞籍,拿到了庞籍亲笔写的两封推荐信。而不在京中的文彦博、富弼、韩琦、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