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杜家芋头

  待李队长等人归来,杜尚清急忙迎上前去,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期待,详细询问起芋头的分布状况。

  李队长赶忙恭敬汇报:

  “杜大人,俺们沿着河沟一番搜寻,果真发现不少芋头。”

  话音未落,齐柏已快步奔来,难掩兴奋之色,大声说道:

  “爹,我在靠近白水河的一处故道河湾内,瞧见了密密麻麻一大片芋头地,估摸面积将近百亩呢!”

  紧接着,其他参与搜寻的人也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补充着在各处发现芋头的情形。

  杜尚清听后,心中大喜过望。

  他细细梳理汇总众人所言,加上其余各处的发现,林林总总加起来,芋头的分布面积至少接近两百亩。

  杜尚清心中大略估算,以一般情况而言,野芋头亩产竟差不多能达到令人惊叹的八百多斤。

  如此一来,这两百亩芋头的收成,着实可以极大程度地缓解白水镇当下严峻的粮食危机。

  当机立断,杜尚清马不停蹄地召集了村里那些精通农事、经验丰富的老者,以及一群年轻力壮且头脑灵活的村民。

  他迫不及待地向众人阐述了自己关于人工种植芋头的想法。

  老者们听闻后,纷纷微微点头。

  其中一位须发皆白、面容和蔼的老者率先开口说道:

  “杜大人,听您这么一讲,这芋头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好物。

  咱丰水县向来不乏这类湿地河滩,倘若真能将其种好,那无疑是造福百姓的大善事。

  只不过,这芋头的种植方法,还得细细琢磨一番。

  既然这东西是在河滩泥地里发现的,由此推断,它应是喜水怕旱,对肥力的需求想必也较高,普通的旱田恐怕不太适宜栽种。”

  杜尚清面带微笑,诚恳说道:“老丈所言极是,我正打算与大伙一同深入商讨此事。

  咱们不妨先尝试进行小规模种植,摸索出一套契合咱丰水县实际情况的种植方法,而后再逐步推广开来。

  还得劳烦老丈您,多给这些年轻人传授传授种植方面的经验,只要大伙齐心协力,必定能把这芋头种出好收成。”

  年轻的村民们听闻,纷纷踊跃响应:“杜大人放心,我们一定用心学习,定要把这芋头种出个好模样来!”

  杜尚清望着众人那充满干劲与热忱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与感动。

  恍惚间,他仿佛已然瞧见,来年丰水县的广袤土地上,一片片芋头苗茁壮成长,绿意盎然。

  待到丰收时节,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无比喜悦的笑容。

  而丰水县,也将借助这小小的芋头,逐步摆脱当前的困境,稳步迈向繁荣昌盛。

  当晚,小李队长雷厉风行,迅速召集各村心灵手巧的妇人。

  妇人们一听说要做芋头宴,纷纷热情响应,挽起袖子,带上家中的炊具,齐聚在临时搭建的灶火旁。

  一时间,现场热闹非凡。

  妇人们各展身手,有的将芋头削皮切块,准备炖煮;有的把芋头切成薄片,打算油炸;

  还有的则尝试着将芋头捣成泥,准备制作别样的点心。

  灶火熊熊燃烧,映照着妇人们忙碌而欢快的脸庞。

  不多时,空气中便弥漫起各种芋头美食交织的香气。

  那香气浓郁诱人,引得众人纷纷围拢过来,孩子们更是在人群中钻来钻去,馋得直流口水。

  终于,一顿丰盛的芋头宴大功告成。

  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以芋头为食材的佳肴,有软糯香甜的蒸芋头、外酥里嫩的芋头片、香气扑鼻的芋头粥,还有精致可口的芋泥点心。

  大伙纷纷拿起碗筷,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

  当第一口芋头入口,那美妙的滋味瞬间在舌尖绽放。

  人们的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惊喜与满足的神情。

  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终于不用再为饥饿发愁了,这芋头,实实在在是老百姓的救命口粮啊!

  人群中,一位老者满是感慨地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大伙说说,若不是杜大人前来,带领咱们发现这等宝贝,咱们哪能知道芋头如此美味又能填饱肚子。

  我看呐,就应该把这芋头叫做‘杜家芋头’,以此纪念杜大人的恩情!”

  众人听后,纷纷高声附和:“对,就叫‘杜家芋头’!杜大人可是咱们的大恩人呐!”

  杜尚清赶忙站起身,对着众人抱拳说道:

  “大伙过誉了,这芋头本就是上天恩赐给咱们丰水县的。

  我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之事,往后咱们还得齐心协力,把这芋头种好,让日子越过越好!”

  大伙听了杜尚清的话,纷纷点头称是,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这欢声笑语中,人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这顿芋头宴,不仅是一场美食的盛宴,更像是一个新的起点,预示着丰水县在杜尚清的带领下,将一步步走出困境,迎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