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您了。”
然而,太后却仿佛没有听见他的话一般,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便转身吩咐身边的侍女道:“去准备车驾吧。哀家要即刻启程前往圆明园。”
侍女们闻言,连忙应声退下,去准备车驾了。皇帝见状,心中更是焦急万分。他知道,一旦太后离开皇宫,去了圆明园,那么他与太后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微妙与复杂。
“额娘,”皇帝再次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绝与无奈,“儿臣愿意做出让步。请额娘不要离开皇宫,不要离开儿臣。”
太后闻言,脚步微微一顿,却没有回头。她淡淡地说道:“哀家已经说过了,哀家要去圆明园养病。你若是有心,便时常去圆明园看看哀家与永琮吧。”
她沉默片刻后,语气淡淡道:“罢了罢了,哀家也不想与你多费唇舌。只是希望你能记住,你是大清的皇帝,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国家的未来与百姓的福祉。不要让个人的情感蒙蔽了你的双眼。”
说完,太后便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只留下一抹决绝的背影与皇帝那落寞的身影。皇帝望着太后离去的方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悲痛与悔恨。他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上,的确处理得不够妥当。然而,事已至此,他又该如何挽回这一切呢?
皇帝失落地回到养心殿,独自坐在那威严的龙椅上,目光空洞地望着前方,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馨澜那温柔善良的笑容,以及太后那坚决愤怒的眼神,两者交织在一起,让他心中满是纠结与无奈。
他就这样失魂落魄地站在原地,不知过了多久,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一般。终于,他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缓缓转过身,召来心腹太监李公公,声音低沉而有力:“传朕旨意,即日起,继后如懿令其闭门思过,无朕旨意不得踏出宫门半步。嘉贵妃、纯贵妃,协力掌管六宫大权,务必确保后宫安宁。”
李公公闻言,心中微微一颤,他知道皇帝这是在做出实质性的改变,以图挽回太后的心。他不敢怠慢,连忙领旨退下,去传达皇帝的旨意。
养心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只余下皇帝那孤独的身影。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烦恼都吸入胸膛,然后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排出体外。他知道,这一步虽然艰难,但却是他必须迈出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挽回太后的心,才有可能让这皇宫再次恢复往日的宁静。
另一边,太后坐在前往圆明园的马车中,手中紧握着一块玉佩,那是她年轻时皇帝亲手送给她的。她知晓了皇帝的举措后,紧锁的眉头稍有缓和,但那眼神中依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她虽身在去往圆明园的途中,但心中对皇帝仍存有一丝期望。
永琮乖巧地依偎在太后身旁,他那双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不解,似懂非懂地问:“皇祖母,我们还会回宫吗?”太后闻言,轻轻地摸着他的头,目光变得柔和起来。她望着窗外那不断掠过的风景,喃喃自语道:“看皇帝的表现吧。”
此刻的皇宫内,因为皇帝的决定而掀起了轩然大波。众人皆在观望,不知这一系列事情后续又将如何发展。皇后如懿被闭门思过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后宫,嘉贵妃和纯贵妃则开始着手接管六宫大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那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得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大殿内,大臣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犹如夏日里的蝉鸣,让人心烦意乱。漠南蒙古喀什葛尔部的叛乱,如同一道晴天霹雳,炸响在宁静的朝堂之上,让整个朝廷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与焦虑之中。
这时,和亲王弘昼那带着几分尖酸刻薄的冷笑声,犹如一阵寒风,穿透了大殿的每一个角落。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讽刺,几分质疑:“哎,我说各位大人,这西征大军的统帅可不好选哪!选得好了,那是朝廷的荣耀;选得不好,嘿嘿,那可就要成为千古笑柄了。这不仅仅是对军事才能的考验,更是对人心与忠诚的考验啊!”
正当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年轻的官员挺身而出。他身材挺拔,目光如炬,声音坚定而有力:“臣以为,靖国公宇麟是最佳人选。他镇守漠北多年,对边疆的形势了如指掌,战功彪炳,威名赫赫。由他出征,定能迅速平定叛乱,还我大好河山一个安宁!”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履亲王那冷冷的声音便如同冬日里的冰块,砸在了大殿之上:“哼,你说得轻巧!皇帝前脚让继后把人家亲妹妹挤兑得去北海别院静养,后脚就想让靖国公宇麟出征?皇家也不能这么欺负人吧?这种做法,不仅会让靖国公心生不满,更会让边疆的将士们寒心啊!到时候,谁还愿意为朝廷效力?”
这话一出,大殿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大臣们纷纷低头沉思,似乎都在权衡着其中的利害关系。而皇帝的脸上,也露出了几分复杂的神色。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场人心的较量。如何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做出最明智的选择,考验着他的智慧与决断。
正当大殿内的气氛紧张得仿佛要凝固时,一个沉稳的声音打破了沉寂:“陛下,微臣有一人选,不知当讲不当讲。”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大臣缓缓走出队列,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哦?爱卿但说无妨。”皇帝微微倾身,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微臣以为,傅恒大人如何?他也战功赫赫,近年来在边疆屡建奇功,实乃朝廷之栋梁。”这位大臣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傅恒的赞赏与信任。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一个熟悉蒙古事务的老臣便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定:“靖国公宇麟的威名,那可是在西征战场上二十多年拼杀出来的,他的每一道伤疤都是对蒙古四十九部的震慑。而傅恒大人虽然年轻有为,但蒙古各部的复杂关系,可不是一个年轻人能轻易协调得了的。这不仅仅是军事才能的问题,更是需要岁月的沉淀与经验的积累。”
这位老臣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了大殿之上,让刚刚还蠢蠢欲动的议论声瞬间平息。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深知,蒙古四十九部的关系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
皇帝闻言,眉头紧锁,如同冬日里寒风中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