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9读书网>书库>历史军事>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 第16章 大可把小子推出去

第16章 大可把小子推出去

  “这以工代赈的法子应对灾情倒是不错的法子,也算是让灾民自食其力了,至于从勋贵士绅以及粮商身上拿粮,弄不好可就会引发动荡,咱还得考虑考虑。”

  朱元璋有些犹豫,这种事一个搞不好就会激起民变来。

  “倒是小子孟浪了,只不过哪里有灾救哪里乃是下下策,终究会陷入死循环里,只有让国库充盈,不再缺粮、缺钱才是上上之策。

  若国库充足,再辅以以工代赈,如此才算是最佳,以现在的情况就是施行以工代赈,那么效果也会打个折扣的。”

  徐平安面露凝重,这个时候能够让灾民活着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别提吃饱穿暖进行劳作了。

  “依你之见呢?”

  朱元璋看向了徐平安,皱眉不已。

  “皇爷,想要国库充盈,光靠税收是不行的,还得培养一批商人才行,若是提前准备,在没有遭灾的地方多多制造商品、像什么陶瓷、丝绸、茶叶什么的,再造船销往海外其他蛮夷国家,那必然会赚个盆满钵满。

  小子自小聪慧,乃是慢慢觉醒了前世的记忆,在其他国家可是把咱们大明的商品当做宝贝,一船的商品差不多就能换回一船的金银珠宝来。

  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开海。

  皇爷定下禁海国策想必是因为倭寇不时劫掠东南沿海一带,可皇爷您知道吗?在倭国,可是有着很多金矿、银矿的。

  其储量足有十万万两,只要拿下这金矿银矿...”

  既然氛围都烘托到这了,徐平安也不介意勾动一下朱元璋内心的欲望。

  “你说什么?十万万两?”

  朱元璋声音都提高了几分,就差抓着徐平安的衣领咆哮了。

  “当然,只多不少,但凡有一句虚言,皇爷尽可以把小子的脑袋拿了去。”

  徐平安言辞凿凿,朱元璋都有些动容了,只不过如今国库空虚,他干看着眼馋。

  “皇爷若是有什么想法,小子是方法的,一方面可以筹措资金,另一方面可以从筹措到的资金里拿出一部分来先用于救灾,一举两得。”

  徐平安自然有其方法,就看朱元璋怎么选择了。

  “如何做?”

  朱元璋也是好奇了起来。

  “拉其他勋贵入场,如果说征战倭国获取利益是一块饼的话,那么所有的利益,皇爷先占五成,剩余五成按照各家出钱出粮的多少再分成无数份。

  拿到各家投入的钱以后,一部分用于赈灾,一方面用来建造海船,到时候小子自会提供地图。

  小子可以保证,消息一出,勋贵、官员、士绅们短时间内便可筹措出千万两白银出来,拿出一部分用来赈灾绰绰有余。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个计划不仅可以为皇爷带来几万万两的收入,连带着还可以试探一下朝臣、勋贵是否有贪赃枉法的行为。

  甚至对于百姓们也是极为利好,想要参与进来分一杯羹的,筹措起钱粮来那就得卖一部分土地,到时候得利的便是普通百姓。

  若是百姓们没钱,还可以赊账给他们。

  从古至今,王朝大抵都是因为土地兼并,百姓民不聊生才导致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此举还能顺带着解决一部分的土地兼并问题。

  若是征战倭国这个计划顺利,以后出海的人越来越多,大明的商品远销其他国家,到时候带回来的是一船船金银珠宝。

  国富民强正是此理,到时候皇爷还可以新设立一个部门,专门用来收税,小子敢保证,未来的税收翻十倍不止。”

  徐平安叙说着自己的宏大计划,听得御书房内几人憧憬连连。

  “上位,此事若是为真,应当尽快制定计划,若真得了这么多银两,到时候很多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李善长算是听明白了,一环扣一环,一个计划解决诸多弊端。

  “真有你说的那么多银子?按你这么说的话,倭国为何还屡屡劫掠我沿海一带?”

  朱元璋又一次的加重了语气,显然是意动无比。

  “皇爷,小子敢用人头作保,倭国只是守着金山银山而不自知罢了,就算是他们发现了,以他们那诸侯林立的局势,谁敢让其他人知道。

  最重要的是,倭国土地贫瘠,多灾多难,这才是他们屡屡劫掠我东南沿海一带的原因,而且这其中不乏陈友谅、张士诚旧部与倭寇相互勾结。”

  徐平安说的有理有据,朱元璋来回踱步,很快,他看向了太子朱标。

  朱元璋把倭国列为不征之国,只是认为他们如井底的癞蛤蟆一般,恶心人,加之元朝征占倭国出现了台风,有了前车之鉴,连带着之前国内不平稳,这才把倭国放到了一边。

  而且朱元璋十分爱惜士卒,有元朝的前车之鉴,他自然就没把倭国放在心上。

  此时知道了倭国藏有巨富,如何让他不动心。

  “父皇,儿臣觉得此事可行,即便以后计划不顺利,前期勋贵们投入的银钱大不了再退给他们,能够解决这次的灾害,儿臣愿意带头把这个计划推行下去。”

  太子朱标开始表达自己的态度,河南、山东灾荒在即,只要徐平安能够筹措钱粮,他背锅又如何。

  “你是太子,储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