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9读书网>书库>历史军事>一品奸臣> 第143章 狂雨

第143章 狂雨

  宅家大宅之中,赵大成外出未归,偌大的宅邸便是赵勋这位二少爷当家做主。

  详细询问了一番,赵勋发现家中管家、管事,包括负责商队、马场的人主事,全都不在,留下的都是一些做杂事的下人。

  赵勋本能的发觉不对劲,首先是老爹不喜欢游山玩水,其次是即便去游山玩水,为什么将心腹都带走了,总不能是搞团建去吧。

  时间不等人,赵勋也懒得调查老爹到底要搞什么幺蛾子,一声令下,让下人去马场、草场准备二百军马。

  到了夜晚,赵勋鬼使神差的翻看了一下家中账本,这还是他第一次干这种事。

  原本也没什么其他的意思,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查到信息,关于老爹跑去游山玩水的事。

  赵勋不懂账目,至多看个大概。

  结果这一看,赵勋愈发觉得不对劲,账目,太工整了,工整的不像话,一丝一毫的毛病都挑不出。

  问了一下家中谁管账,得知是管家后,赵勋更困惑了,那管家不是连字都不会写吗?

  带着一肚子困惑,赵勋睡下了,第二日还要赶路。

  第二日一大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晨曦初现,启程。

  依旧只带着忠心耿耿的祁山,轻车简从。

  二百军马由三十个赵家下人护送,待午时再出发。

  赵勋做这样的安排明显与吴达通商量好的计划有所出入,更是违背的姜敬祖的安排。

  他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吴达通先行一步前往南关,仔细探查接收军马之人的底细,而他自己则提前半日朝着虎城奔去,尽量搞清楚姜敬祖究竟会通过什么手段陷害老爹。

  虎城与桐城方向不同,好在距离不算太过遥远,若是快马加鞭,趁着夜幕降临之前便可赶到。

  如今已是入秋,天气微凉,原本赵勋就满腹心事,结果离开肃县时还晴空万里,再官道上策马疾驰不到俩时辰,暴雨突临。

  原本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陡然变色,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转瞬之间便化作一场倾盆暴雨。

  入秋的雨带着丝丝寒意,裹挟着呼啸的狂风,冰冷刺骨,望不到尽头的官道四周皆是空旷的原野,连个躲雨的地方都没有。

  赵勋和祁山在狂风暴雨中艰难奔驰,迎着风雨又苦苦骑行半个时辰,这才到达了泸县驿馆。

  叫做县驿馆,实际就是官道旁一处半官方的驿站。

  一处大大的院子,院子里有马厩、饭庄,外加一处低矮坚毅木房供人休息。

  驿馆外观陈旧破败,外墙的漆皮在岁月与风雨的双重侵蚀下大片大片地剥落,露出里面灰暗斑驳的墙体。

  大门上方高悬着一块木质牌匾,“泸县驿馆”四个大字,因长期的日晒雨淋,字迹已然模糊不清,只能勉强辨认出轮廓。

  门口两侧各挂着一盏灯笼,在风雨中剧烈摇晃,灯罩上的纸破了好几个洞,里面的烛火忽明忽暗,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赵勋和祁山赶忙牵着马匆匆走进驿馆,一踏入大门,一股潮湿发霉的气息扑面而来。

  大厅内摆放着几张桌椅,桌椅表面的漆磨损得厉害,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划痕。

  墙壁上挂着几幅画像,纸张受潮泛黄,上面画的图案和大头贴似的,实际就是通缉令,多是附近的山匪、盗寇。

  牵着马的祁山叫了一嗓子,这才惊动屋内众人,身材矮小打扮的和个小二似的驿郎跑了出来,见到赵勋穿儒袍,面带讨好笑容,结果缰绳将两匹马送去了马厩。

  进了大食堂一样的饭庄,赵勋颇为意外,二十多张简陋的桌子,大半围着各色人等,多是商队伙计,都是来躲雨的。

  这种驿馆最早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让读书人入京科考以供歇息,包括军中送军报的骑卒换马,到了前朝那会,各地官府贪墨税银,连年欠税,也难得像驿馆拨钱了。

  驿馆呢,只是半官方性质,关不能关,开还不没钱修葺,只能“对外开放”了。

  这种地方也算是个很好的信息交流渠道,只要是跑原路的,见了驿馆都会进去待一会,饿了吃,渴了喝,困了睡,花不了几个钱,还能了解不少当地的信息。

  赵勋和祁山随意寻了个地方坐下后,驿郎也回来了。

  “这场雨下得可真大,小的这就给您沏上热茶,暖暖身子,二位爷,看看还要些别的吃食吗。”

  祁山习惯性的甩出了一张一贯钱银票,很是阔绰。

  没办法,这就是最小面额的,串子钱太重,别说赵勋了,祁山都懒得待在身上。

  驿郎也是吃过见过的,毕竟赵勋穿着儒袍是读书人,不是出身富贵人家的也读不起书。

  收了银票,确定不需要“找钱”,驿郎脸上谄媚的笑意更浓。

  这地方不赚钱,主要是靠“打赏”。

  “先弄点,送上来后我问你点事。”

  “成,小的这就去。”

  等了片刻,热腾腾的两碗素面,两碟酱菜,半个毛都没燎干净的猪头端上来了。

  祁山可不管这个那个,知道赵勋吃东西挑剔看不上这玩意,捧着猪头就开始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勋吸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