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风险极大,土匪、敌特、日伪军”
“这批粮食能不能安全运到,谁也不敢保证。”
“损耗恐怕真的会大得惊人!”
“是啊,”杨爱源叹了口气:“眼下又快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还得考虑省内军民的口粮问题。五十万担,几乎是掏空我们很大一部分家底了,万一”
“我是说万一运不到,或者路上损失大半,那我们山西自己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晋绥军将领们提出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困难,并非推诿之词。
一时间,会议室陷入了沉思,大家都拧着眉头。
思考着如何在这“情义”与“现实”之间找到一条可行的路。
方立功见状,再次起身:“阎长官、诸位将军的难处,卑职深切理解。”
“楚长官来电时,也预料到此行不易,但前线军情紧急,每一粒粮食都可能关系到一场战斗的胜负,关系到无数将士的生命。”
“楚长官的意思是,哪怕是分批、分阶段,哪怕需要我们自己派部队沿途护送、协调,只要能将粮食尽快送到远征军手中,付出再大代价也在所不惜。”
曾万钟将军此刻开口,他欠着楚云飞的人情,此时显得尤为积极:“阎主席,方参谋长,路途虽远,但办法或许可以想想。比如,是否可以分段运输?”
“先集中运力送到河南或陕西境内,再协调当地驻军或中央设法转运?”
“我的部队驻防区域或许能承担部分护送任务,或者提供一些沿途的便利。”
刘茂恩总司令也表达了看法:“曾总司令的建议有道理。不过,即便分段,中转协调也非易事,且日军在黄河沿线及豫陕边界活动频繁,风险依然不小。”
“我十四集团军虽愿协助,但运力同样捉襟见肘,不过或许可以尝试和山城、云南方面沟通,由龙长官出钱粮,而我们山西可以尝试通过山城转运至云南.”
会议的焦点迅速转向了具体的运输方案和风险评估。
大家开始讨论可能的路线、所需运力、护送兵力、沿途协调等细节问题,气氛热烈无比。
阎锡山仔细听取了所有意见,手指在桌面上缓缓敲击着。
良久,他猛地一拍桌子,下定了决心:“好!困难再大,也不能让前线的英雄寒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二战区,我们山西人,不能只顾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他站起身,目光扫视全场:“我决定!我们第二战区,勒紧裤腰带,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支援远征军!粮食,我们先调集三十万担!”
这个数字虽然不到楚云飞请求的五十万,但相比之前讨论的困难,已经是阎锡山能拿出的最大诚意和决心了。
“命令!”阎锡山的声音变得铿锵有力,“杨爱源副司令长官,你立刻去清点粮仓,制定详细的调拨计划,把最好的粮食拿出来!”
“参谋部楚溪春、孙楚,你们负责规划最安全、最可行的运输路线,制定护送方案!”
“王总司令,你负责与沿途各战区、友军进行协调联络!”
“曾总司令、刘总司令,还有我们二战区各部队,凡是运输路线涉及之处,必须全力配合,确保这批救命粮万无一失,以最快速度送达!”
“是!”
在座将领全体起立,轰然应诺。
会议室内洋溢着一股同仇敌忾、共克时艰的决心和气概。
方立功代表楚云飞,向阎锡山和所有与会将领深深鞠躬:“卑职代楚长官,代数十万远征军将士,谢过阎长官和诸位将军的鼎力支持!此番恩情,前线将士定当铭记于心,奋勇杀敌,以报国家!”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云飞虽然这个时候走远了,但他毕竟是我们山西人,是我们山西走出去的名帅,我们山西人不支持他,谁来支持他?”
“阎长官说得对,哪怕勒紧裤腰带又如何,云飞此前总说,全国战局一盘棋,现如今远征的战争局势同样关系国内的战局,我们绝不能着眼于山西这一亩三分地上面!”
钱伯均笑呵呵的补了一句:“若是远征顺利的话,以钧座的性格,恐怕一整个东南亚都要收归民国,一年三熟,且没有耕种太久的好地方,有了这些地方生产粮食的话,咱们国人以后可就不会再饿肚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