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在封建王朝的政治结构中,一些有能力有手段的官员的行动范围,并不像是后世电影电视一样那么宽阔,那么随心所欲,而是要受到多重制度性、文化性和权力关系的影响。
程昱对待百姓,普通的底层,手段毒辣,残忍,不留情面,可是一旦涉及到中上层,他就有些疲软乏力了,这是因为他必须要依靠这些军校士官来打赢眼前的姜冏部队,所以他没有第二种选择的余地。
这就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皇权和官僚集团的共生关系。封建王朝的统治合法性建立在皇权至高无上的基础上,但实际治理必须依赖庞大的官僚集团。高层官员往往与皇权、贵族、地方豪强形成利益共同体。
即便是在偶然事件当中,某个官吏想要挑战这个结构,即便是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但是也难以彻底打破既得利益格局。
因为华夏的封建官僚体系,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等级结构,高层官员掌握着人事任免、资源分配和司法裁决的权力。封建王少的底层的百姓民众,没有任何的权柄,即便是有,也是虚假的,可以随时被代表,被强加,被按到在地上随意摩擦。
即便是官吏在朝堂上天天喊着要以民为贵。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是儒家的工具化。尽管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在实践中,道德规范常被权力集团工具化。高层官员可通过标榜忠孝等伦理符号,掩盖实际腐败行为。
程昱也是如此,他只是『工具』。
杀普通的百姓,寻常的兵卒,程昱绝不会手软,但是要处理有牵连的军校,有背景的副将么……
就不是那么的简单了。
就像是曹操没真正掌权之前,立个五色棒,也就是打点小鱼小虾了事一样。
在这样的情况下,程昱又必须要想办法获得胜利,就必须『剑走偏锋』了。之前程昱认为自己有优势,所以他试图以堂正手段对应,可是现在『逃兵』事件一爆发,程昱就察觉到了他实际上统领的部队,人数多,人眼也多,想法也多,拖得越久,越是不利。
所以他在这一次时间之后,就干脆将主力战兵给撤出了营地。
一来可以将这些兵卒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不再受制于副将,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隔离事件发生的源头,避免主力战兵受到那些郡县新兵的影响。
此外,另外一个隐形的好处,就是可以利用这些在外的主力战兵,形成一个监视圈,使得在营寨内的郡县新兵不敢再往外跑。
没错,程昱就是将那些郡县新兵作为诱饵……
程昱和大多数的曹操麾下的谋臣军将一样,都渴望立功,尤其是在当下曹操面临着不利的局势下,如果能够展现一二,在局部上反败为胜,甚至开辟出新的战场,为曹操主力部队提供全新的战线,那么不仅仅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还可以极大的扩大自身的权柄!
曹氏夏侯氏将领的死亡和被俘,给与了程昱这样的人全新的机会。
面对的确实是危险,但是在危险之中,同样也蕴含着希望!
击败姜冏,就可以打通西进的通道,到时候不管是南下渡过大河协助曹操主力作战,还是继续向太行山,甚至河东渗透,寻求展开第二第三战场,都是极好的。
骠骑军出关中,看似神兵天降,气势汹汹,但是实际上出了潼关之后,也就意味着战线的拉长,可以被攻击的点就多了。
积累小胜为大胜……
山东不怕消耗。
一旦可以成功伏击姜冏,将其重创,或是能够全歼其军,骠骑军的士气就会收到重挫,而程昱也可以从姜冏军中获得曹军所极度缺乏的战马!
到时候……
咸鱼也是要有希望的。
就算是身为牛马,不也是吊着一根胡萝卜么?
而且关键是,骠骑之前的战事,都被山东之地拿来反复的研究过,认为骠骑军速来就喜欢以快打慢,以少打多,对于奇袭,夜袭,各种袭,有相当大的偏好,因此如果说姜冏知道了曹军营寨出现了问题,就有很大可能会来偷袭!
到时候,谁是谁的猎物,就不好说了。
程昱坐在一棵树下,目光看向了远方,似乎是想到了一些什么,嘴角微微上扬。
……
……
在大河之北,姜冏和程昱斗智斗勇的时候,在河洛之地的黑石关,也迎来也最为残酷的时刻。
斐潜从长安带来了不少的人马,不仅是给与了前线补充,最重要的是带来了不少工匠和器械,再加上前线的指挥将领也换成了是张辽,黑石关顿时就陷入了最为艰难的时刻。
火炮对于当下来说,固然犀利,可是由于炮弹和火药的数量问题,斐潜张辽等人商议之后,还是决定先用相对传统一些的攻城器械展开战斗。
虽然曹军在黑石关准备了很长时间,但是不管怎么说黑石关依旧是一个小型关隘,并不能和汜水关等重要雄关相提并论,因此当张辽将投石车沿着山线展开之后,黑石关上就只能是陷入了一个被动挨打的局面。
时不时落下的石弹,密集程度或许有所欠缺,但是威力却不容小觑。
不管是被砸中了什么,都基本上都是毁灭打击。
城墙和关内的房屋,也都被石弹砸毁。
不少曹军兵卒也被石弹击中,死于非命。
就算是曹军兵卒躲在城内,或是比较坚固的掩体之下,也未必能完全躲避攻击,因为张辽还会时不时的投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