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拆迁钉子户

  想要青史留名,荣誉披身?

  那就给她王家村的老旧平房拆迁。

  秦氏和荣氏两大集团,生意遍布全球,拆个小村子的危房,哪还叫个事?

  待时,曾经帮助过她的族亲,就能拿到拆迁补偿款了。

  发家致富,近在眼前。

  欧耶,想想就开心~

  抱着流浪猫狗,玩闹了好一会儿……

  秦熙比起拆王家村里的危房,更想刨了她王家的祖坟,看看究竟还有没有漏网之鱼。

  然而,即使目前居住在王家村里的村民没什么本事,但外面混的可不含糊。

  甚至,还有从政的,搞科研的,高门女婿,豪门贵妇呢!

  一时半会,哪怕是他,也不敢打王家祖坟的主意……

  王蔤也正是算准了这一点,才敢如此信口开河。

  只要秦氏与荣氏安排王家村拆迁,她绝对投桃报李,在土坑里提前藏几道钦宗的圣旨,让他们如愿以偿。

  反正,圣旨这东西她已经攒了二十八道了。

  私下买卖没有路子,违法的事也不敢干,捐赠博物馆也不过每道换五百块钱和一份奖状。

  还不如用来报答族亲关照自己的恩情……

  以荣副馆长如今的身份地位,早已经不在乎几个亿的这种小问题了,比起财富,他更看重福泽家族子孙的大事。

  且不说他荣氏一族是否能重写华夏历史,只单单更改靖康之耻史书上的疏漏,便是无上荣耀……

  荣副馆长与王蔤确定了,她那些古董的确来源于太原市的王家村。

  连董事会都没召开,直接拍板,要在王家村这个犄角旮旯的穷乡僻壤修路。

  山西太原王氏,始祖王春自北宋时期开始于今泾阳县安吴镇王家村生存,历经多少代无从考究,屡传至王瓒。

  以王瓒为始,繁衍已二十世,成为一个近千人的大村庄。

  其家族历代德贤之人济济,子孙繁衍昌盛。

  不过现如今有本事的人家,早就拖家带口的搬到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留在村里的大多是穷苦家庭,或是想叶落归根的老人家。

  当拆迁修路的消息,急吼吼的传到王家村的时候,村民们都懵了。

  从少到老的,通通惊呆了……

  然后,大笑着欢呼起来。

  市里,区里,镇上,谣传拆迁的地方有那么多,怎么他们王家村在没有任何消息的情况,猛的就要拆迁?

  提前连半点苗头,都没有……

  最关键的是,拆迁宅基地的补偿款是每平米五万,远高于太原市区三万多一平米。

  征收耕地的补偿标准,也高于其他村,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3万元,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万元,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万元。

  且在半月内搬离的人家,再奖励五万,一月内搬离,则奖励一万元。

  对于普通农民来说,一年到头勤勤恳恳的耕种下来,年收入都很难过万。

  可眼下即将要诞生大、大、大波“百万富翁”的土豪,像做梦一样!

  村民们一出门,不是问你吃了没,而是换成:“你家给多少补?”

  “我家院子小,宅基地也就给个150多万。”

  “我家院子普通,也就给个两百来万吧!”

  “我家田多,估摸能给个三百来万。”

  村民们每天都乐呵呵的,但有些在外面奋斗了大半辈子,回归田园的老精英们,则不像土生土长的村民那么单纯质朴。

  他们麻利搬家的同时,开始托关系打探。

  还真让一个叫王富贵的破产老板,给查出来了。

  曾经在村里吃百家饭长大的小孤女,王蔤……

  就是因为王蔤的一句话,就让荣氏集团斥巨资来他们王家村拆迁,致使乡民暴富了。

  兹事体大,王富贵把此事转告给了王族长。

  王族长年过九旬,早年打过鬼子,扛过枪,满脸风霜,但身体十分硬朗,下地种田什么不在话下。

  且不说王蔤,就连王蔤爸爸这一辈的人,都是他看着长大的,在村子里十分有威望。

  听到消息,初为震惊,他对王蔤的印象,还停留在考进直辖市的重本大学上。

  算算日子,她离着毕业还有好几年呢,这就在大集团里说说道道,有话语权了?

  王富贵问:“可要让村里给蔤丫头开个欢迎会?”

  “不,财不露白,富不露相,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意,越是熟悉的人,越容易滋生阴暗的嫉妒。”私底下多照顾些便是。

  王族长年纪大了,见的世面多,不想让初出茅庐的王蔤,被至亲,或是族人折断了双翼。

  自己的平庸固然可悲,但身边人的成功,却更令人揪心。

  “是啊,人要低调,当过的太好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