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性命

  嬿婉一点就透,接着她的话道:“太后惦念皇上太过,得知皇上病重心急如焚,在回京途中不慎感染风寒过世。但是有你这个亲女儿在侧,谁也不能再将脏水泼到皇上身上了。”

  同样是太后在回京前病逝,若是派遣去接太后的是皇帝或自己的人,就容易生出风声和闲言碎语出来,疑心太后之死另有隐情——

  自然,他们的猜测也并非是空穴来风,的确是皇帝容不得太后。这样的消息三人成虎,到底于政局稳定不利。

  而若是端淑长公主亲自去接,那便是谁也怪不得皇帝身上了。

  嬿婉心中暗自赞叹,端淑长公主不愧为太后之女,难怪她仅凭自己的本事能逃出准噶尔,的确是机敏果决。想来这些话也是早有准备,但却硬生生按捺到了今日才说,便更能说服自己。

  嬿婉低头思索片刻,抬眼唇角含笑:“妹妹这法子的确极好,只有一点不通。”

  “哪里不通?”端淑长公主有些急切道。

  嬿婉不慌不忙地呷了口茶,笑道:“若是太后娘娘不肯,或是妹妹中途变卦了呢?”

  到时候端淑长公主成功护送太后平安归来,无论是皇帝还在病中,或是新帝已然登基,太后都能仗着辈分主持事务,甚至是兴风作浪。

  而在宫中动手比在宫外难上数倍,他们错过了对太后动手的最好时机,太后又早有防备,事情便极难施为了。

  与其冒这样的风险,不如让皇帝动手,嬿婉不必费心思既要保住太后的性命又要制辖住她,也不需要脏了自己的手。这是最好走的路,不是么?

  至于什么风言风语,的确是美中不足。可永琰是有目共睹的皇帝爱子,名字也在正大光明匾额下的诏书中写着,最是名正言顺不过,有什么风言风语真能动摇他的地位?

  风言风语只会给他们母子造成一些小小的困扰,而太后的回归才会带来大麻烦。

  端淑听懂了嬿婉话中的未尽之意,脸色登时煞白了,急急解释道:“皇嫂,我从未如此作想,我只想让额娘活着,我会以奶嬷嬷的名义将她接到我府中度日,不叫她给你和五阿哥带来麻烦。”

  嬿婉深深地望了她一眼:“端淑,我相信你,可我不相信太后。而她活着这件事本身,也就会给我们造成麻烦。”

  太后活着,若是叫旁人瞧见了,若是她心有不甘道出自己的身份,那又会是一场风暴。

  嬿婉好容易即将迎来安宁的日子,不会为了一个扣押过她女儿的人冒这样大的风险,太后也不值得她为此冒这样大的风险。

  端淑的唇颤抖着,重重地闭了下眼睛,两行清泪便流淌而下。

  她以为自己已经给出了两全之策,能留下太后性命,也能稳定永琰皇位,于情于理都能求嬿婉抬一抬手。可端淑没想到,自己额娘做下的种种让她早就在皇后娘娘处失了信用,以至于到底是功亏一篑。

  嬿婉捻了捻手指,艰难地从端淑长公主面上移开了目光。

  这样强烈的母女之情,真叫人羡慕啊。

  但只是回了京,于太后而言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所以太后决不能活着出现在京中。

  嬿婉默然片刻,还是开口道:“本宫可以允你去往五台山去迎太后回京,但你若是不能在五台山让‘太后薨逝’,只要太后踏上了归程,那就自有皇上的人在回京途中处置于她,本宫不会拦着皇上的人动手。”

  如此,便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太后放弃尊位,由女儿奉养度日,一种是太后死于皇帝派出的人的手中。

  而无论太后死活,都是由端淑长公主亲自接回太后的,那都不会有风言风语出现,影响不到永琰,也不会让朝堂动荡了。

  绝处逢生,端淑长公主骤然得了这样的好消息,简直是喜极而泣,起身就又要对着嬿婉行大礼谢恩,却被嬿婉拦住。

  嬿婉脸上并没有个笑模样,正色道:“端淑长公主,去迎接太后回京,禀报太后薨逝的人都是你,若是往后有什么冒充太后之人出现,或是什么太后未死的消息传出,那便是你的欺君之罪了。”

  太后若是想李代桃僵逃过一死后再反口,那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女儿的性命。

  端淑一愣,正色行大礼道:“多谢皇后娘娘全命之恩,我定当尽己所能维稳宗室,支持五阿哥,以谢娘娘恩德。”

  嬿婉看向窗外纷飞的大雪:“你如此尽心竭力,却未必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太后娘娘可不一定会愿意。若是失去了太后的身份,她便不再是金尊玉贵的主子,往后无名无姓,见不得光。就是将来也再入不得皇陵,不能与先帝同葬,身后事只怕连从前景仁宫娘娘都不如。”

  太后与那位争斗多年,那位还是入了妃陵的。

  且太后在五台山被皇帝磋磨几载,旧日害皇帝日渐病弱的药也被皇帝用到了她的身上,如今怕也是半死不活的样子来。就是接出来了,太后还能活多久,那可真未必。为了一两年的团圆,落得个做无名无姓的孤魂野鬼的下场,太后肯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端淑长公主却笑了,笃定道:“额娘会愿意的。”

  她笑容轻快,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期待:“没有那些,可也没了繁文缛节,没了规矩教条,额娘可以与我朝夕相处,日夜陪伴,柔淑也能常常来与额娘相见。”

  端淑长公主是那样笃定太后对她的爱,高于丧失的浮华名位,高于再也见不得光的窘迫,高于身后事的种种。

  嬿婉瞧着感慨,又颇为羡慕。

  在她走后,嬿婉先给进忠处递了信儿,再撑着伞顶风冒雪往长春宫去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