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大周有望

  王轨把目光投向乐运和颜之仪,从他们二人眼中也看到了惊异之色。

  “陛下对于高祖灭佛之举作何看法?”

  “大周为何能在与北齐的争霸中取得最终胜利?”

  乐运和颜之仪分别抛出一个问题,而后三人希冀地望向宇文衍。

  第一个问题涉及到周武帝的一大改革举措——灭佛运动!

  南北朝时期,佛教泛滥,僧尼寺庙不计其数,他们不事生产,不服徭役,不租调上税。

  五个百姓就得养一个僧尼,已然成了阻碍社会发展的一大毒瘤。

  武帝深知其中利害,就算面对再大的阻力他也要把这个毒瘤给铲除。

  于是他发起了儒、道、佛三派大讨论。

  经过多次讨论过后,来了个排座次,以儒学为首,道家次之,把佛学放在最末。

  僧人慧远以地狱威胁,言称:

  “陛下恃王力在,破灭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简贵贱,您何德不怖?”

  武帝王气冲天,仰天长笑:

  “只要百姓得福,朕愿受地狱诸苦!”

  老和尚闻此济世宏愿,顿时哑口无言。

  武帝趁热打铁,下诏全面禁止佛教。

  所有寺庙收归国有,僧尼还俗,归于良人,授于田地,令其从事生产。

  本次灭佛废除寺院四万座,还俗僧尼三百余万人。

  “高祖高瞻远瞩,采用最温和的手段行灭佛之壮举,朕以为实乃上上之策……”

  “此举收归大量寺产、田产,又为朝廷增加了可观的劳力及兵源。”

  “使得大周粮食富足,国力日盛,这也正是大周灭齐的一大因素。”

  小皇帝抬眼看了三人一眼,接着说道:

  “至于为何大周胜出,朕以为和太祖(宇文泰)、高祖的各项改革取得巨大成功有关。”

  “府兵制的创立为大周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奠定基础,均田制使关中成为粮仓……”

  “大周吏治清明,皇室躬行俭约,而北齐却是君王昏庸,百官奢侈腐败,两相对比,北齐败亡是必然的……”

  ……

  宇文衍侃侃而谈,虽所述不一而足,也没太多新意。

  但从一个七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却足以让人震惊。

  其体现出来的深刻理解和政治智慧不是说学习了就能领悟。

  足以说明小皇帝是有政治天赋的。

  “陛下聪慧,大周之福啊!”

  “高祖,您在天上都看到了么,您的遗志实现有望了……”

  三人面露喜色,王轨更是老泪纵横。

  作为武帝的铁杆迷弟,他们对先皇的驾崩一直都难以释怀。

  内心对其未能实现“北平突厥,南定陈朝”的伟大理想而遗憾不已。

  在宣帝让他们大失所望,心灰意冷之时,武帝之孙,如今的幼帝却给了他们巨大的惊喜和期望。

  惊喜过后,他们还是有些不放心,又连续问了十数个问题。

  涉及胡汉融合,南北统一,突厥之患,官员选拔、任用等诸多方面。

  宇文衍全都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再次震撼了三人。

  他们对小皇帝所说“胡汉融合,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谁也阻挡不了这股滔滔洪流”的观点深以为然。

  但对“突厥最终也将融入大周”这个论断认为有些过于乐观。

  毕竟,北方少数民族势力一直都是中原王朝不能彻底解决的心头之患。

  哪怕北周脱胎于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如今同样面对北方突厥的威胁。

  对于官员的选拔,小皇帝的想法实在过于大胆。

  他认为求学不应该只是贵族、豪门弟子的特权,平民百姓也应有相同的机会。

  这样,朝廷便可从全天下招纳有识、有志之士,用于治理国家。

  而不是像当前大周,做官的全都是关陇贵族、世家大族的子弟。

  他们入朝堂则为官,进军伍即为将,也没有什么文武之分。

  上马驰骋沙场,下马治理国家,做官就是他们的职业。

  在这种背景下,按小皇帝的说法,那就是赤裸裸地让人抢他们的饭碗,肯定是行不通的。

  三人心知肚明,这是异想天开的事,但却被“天下人治天下”的想法所折服。

  真有这么一天的话,对于朝廷和皇室来说,那是百利无一害。

  宇文衍也知道现在说这些就是空谈,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性。

  但他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些言论,让忠于宇文皇室的朝臣对未来抱有希望。

  ……

 &em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