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9读书网>书库>历史军事>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233章 四大生产建设兵团!

第233章 四大生产建设兵团!

  生产建设兵团,是建国初期的一种军垦形式。

  1965年后开始大规模推广,可以理解成现代版本的屯田制。

  在那个年代,虽然全国都迎来了解放,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我国疆土辽阔,有不少国军残兵藏匿其中,还有盘踞在乡间的强盗土匪时不时出来打个劫。

  长期驻军才能保证安全,但管控过于严格又会影响经济发展、恢复民生。

  所以,兵团制度应运而生。

  国家对驻军下达命令:“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

  17.5万新中国军人放下枪炮,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开始大规模的垦荒。

  这些勇敢的军人,把战争中锻炼出的纪律性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运用在了生产建设当中。

  他们前往最荒芜的地方,从零开始建设。

  没有房子住,就自己建房躲避风沙;没有水源,就自己动手挖井;没有牲畜和农机,就靠肩膀拉、靠双手推。

  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全国陆续出现过12个兵团,3个农建师。

  这种军民合一的制度,将大片边境国土牢牢控制在国家手中。

  李彻将这种兵团制度简单讲述给众人听,并做了些许改变。

  兵团中的士卒成员,保留他们的军籍,并混编加入百姓、奴隶、战犯。

  兵团除了开垦荒地、建设聚集地外,还要承担训练、警戒、战斗任务,以保持战斗力。

  一旦发生战争,这些兵团要有迅速响应,并出兵的能力。

  饶是最具智谋的霍端孝和诸葛哲,听到李彻的计划,也不禁紧紧皱眉。

  “此事......太过冒险了吧?”霍端孝担忧道,“军团官员掌握了军、政、农、工、商等大权,可完全自主,难以控制。”

  “所以,我们要在人选方面多下心思。”李彻说道。

  “初次尝试,我打算以‘团’为单位,先选出四名团长,不计出身,但要忠心、要可靠、要有能力。”

  众人闻言,互相对视一眼,皆是不敢开口。

  若是其他官职,大家早就开始推荐自己人了。

  但兵团团长的权力太大,没人敢做这个保。

  李彻见没人吱声,倒也没觉得意外。

  继续说道:“人选暂且不提,你们觉得这个制度,是否可行?”

  这一次,其他人依旧是沉默,但诸葛哲站了出来。

  “臣觉得,可行!”

  李彻眼睛一亮,不愧是擅于决断的‘小诸葛’。

  “说来听听。”

  “此举最妙之处,在于寓兵于民,将军队融入百姓当中,既增加了工作效率,又能达到储存兵源之目的,可谓一举两用。”

  “要知道,殿下以武开国,麾下最忠诚的团体,便是奉军了。此举极大增加了兵团的稳定性,便是团长有反心,麾下将士也绝对不会跟从。”

  李彻轻轻点头,这个制度毕竟是拿来搬用的,他心里也没个准。

  若是从诸葛哲这个古人视角,也找不出毛病,那应该就不会出大错了。

  “关键还是在于三点。”霍端孝起身说道,“团长人选,兵团建设的位置和规模。”

  “嗯,人选暂且不提,咱们先说位置。”

  李彻看向一旁的秋白,后者立刻会意,从一旁拿来舆图,挂在李彻王座后面的墙上。

  “本王仔细观看了奉国疆土的情况,初步规划了四个适合建城的地点。”

  李彻从秋白腰间抽出佩剑,指向地图上的四个点位。

  其一,位于关外地区最南端,三面环海。

  后世有‘浪漫之都’之称的港湾型城市——大连!

  “此地位于奉国最南端,位置靠海,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在此建城,既可以控制奉国南部疆域,还可以发展海产、造船业和水军。”

  “此地位置特殊,发展潜力巨大,可作为控制高丽、倭国的跳板,不可不拿下!”

  众臣陷入沉思,唯有霍端孝微微蹙眉。

  听殿下的话,似乎对大海相当重视,甚至还要发展水军?

  不过大海向来是危险的代名词,多少渔民葬身海底,为何殿下对那里情有独钟呢?

  李彻也没有过多解释,古人不知道大连这座城市对东北有多么重要,他却是很清楚的。

  北方沿海的中心城市,东北经济的领头羊,硬核的军工重镇,综合交通枢纽,一市独占辽东半岛。

  每个头衔单独拿出来,都足以让李彻全力投资了。

  李彻手腕转动,剑锋指向下一个点位。

  其二,同样依山傍海,位于朝阳城正南方。

  后世东北进入关内的重要门户,素有‘关外第一市’之称的港口城市——葫芦岛!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