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熙凤不敢吃甜点,只拿了一块咸口的小煎饼磨牙,才语带佩服的说道:

  “我看她这防人偷听的说话法也很厉害。”

  贾敏点头,道:

  “说是宫里讲究说话三步听不清跟声扬百步,都有窍门。”

  王熙凤好奇:

  “当年姑姑也请过宫里的嬷嬷教导么?”

  贾敏只道:

  “那倒没有,我的规矩都是我娘教的。说起来,朱朝的几大世家,独独史家算是钟鸣鼎食之家,底蕴深厚,传承千年有多,这会宫里的好些规矩,还是当年我外祖母进宫去帮忙修订的。朝中的规矩则是我外祖父。”

  这个王熙凤倒也听过几耳朵,只是不详尽,便勾着贾敏继续往下说,贾敏知道她是给迎春打听这些,倒也不藏着掖着,王熙凤有问必答,她则是想起来什么就说什么。

  聊了半盏茶的功夫,迎春跟黛玉下课,带着丫头们过来吃点心。

  两个主子加六个丫头,最大的也没超过十岁,屋里便热闹了起来。

  黛玉直说好累。

  四个丫头丹鹤,紫鹃,雪雁,云鹊一起附和。

  迎春则是笑着说不累。

  她的两个大丫头司棋跟绣橘明显不太赞同,只没有说出来。

  贾敏便让迎春跟她细细说说都教了什么。

  毕竟要进宫的是迎春,黛玉上课只是顺带。

  迎春记得很牢,把鲁嬷嬷教了什么,要点的是什么都说得一清二楚。

  她这会的坐姿,也是鲁嬷嬷刚刚教的。有林黛玉这个惯常惫懒的人一对比,更是衬托得端庄娴雅。

  王熙凤学着端坐了一会便受不了放弃,把注意力放在刚刚改名的丹鹤身上。

  这人一到她就认出来了。

  竟然是后来才到贾府,在贾母房里伺候过一阵才给了宝玉的晴雯。想不到贾母居然把她给了黛玉。

  以前她不知道晴雯的来历,这次还是贾母信中说了才知道。

  晴雯跟林如海一般是姑苏人。

  是那位自创超越苏绣的慧绣,被翰林文人推崇至极的才女慧娘的后代。

  这位慧娘,出生书宦之家,家境优越,是故出名很早,十岁左右她的绣品便已名满天下,她仿唐宋名家画作绣出来的写意花卉,配色素雅,针迹细密如无痕,呈现出来意境至今无人超越。

  谁知,慧娘及笄之年前,遭了横祸,肚中有了骨肉。

  这等事情,自然不能让外人知道,一旦知道,慧娘绣出来的东西转眼便成了一文不值。

  于是外面知道的,便是慧娘早夭,只十数件作品留了下来。

  实际上,祸害慧娘的人,把慧娘娶了回去,原以为是挖到了金矿,却发现哪怕是慧娘绣出来的东西,因着慧娘已死,只要慧娘家人不认是遗作,这东西便卖不上价。

  慧娘一共生了三个孩子,又日夜被逼着绣花,三十几岁时终究真的香消玉殒。

  慧娘留下来的两个闺女,继承了慧娘的衣钵,要是慧娘的儿子争气的话,这家里再怎么着也不会过不下去。

  偏偏慧娘的儿子明明都已经娶妻生子,还想学他亲爹一般走歪门邪道。

  一出道便撞上了铁板,遇上真心疼爱闺女的人家。

  告官自然是不会的,只是让人勾着他吃喝嫖赌,最后败光了家底,把两个妹妹卖了,最后连自己的媳妇女儿也不放过。

  晴雯便是这个女儿,她在家中长到六岁,跟姑姑学了许多祖母留下来的绣法跟技巧,这家便被她爹折腾得家破人亡。

  赖家是知道她底细的,把她买了去,倒也没虐待她,只让针线房的人带着她。

  只是,转眼赖家没了,她才到了贾家。

  最终兜兜转转的,又回到了南边,还是在这姑苏人家家里,改了个截然不同的名字。

  这样一来,晴雯的命不就改了么?

  着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前一世的她,不算太

上一章目录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