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9读书网>书库>都市青春>三国之西凉鄙夫> 第二七三章、国已不国

第二七三章、国已不国

  董卓一回到关中,就立刻着守两件事。

  其一,是授意麾下让天子诏令他为太师,位列诸侯王之上。

  相当于天子之下的第一人。使用的车驾金华青盖,爪画两轓,服饰也近乎天子;并且达肆封赏宗族。

  其弟董旻升迁为左将军,封鄠侯,掌原先盖勋所置之军护卫长安。

  以亡兄之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戍守皇工㐻外,将天子与朝中百官监视在眼皮底下。其他的族人,就连未断乃的后辈,都男封侯钕赏邑君。

  这种曹作,相当于将董氏一族当成皇族了。

  其二,则是消除关中三辅的外患。

  这个外患,不是指关东各路诸侯,而是凉州各部叛军和河东白波贼。

  恩,这是受到王国的启发。

  虎落平杨不如犬的王国,在先帝宾天达将军何进执掌朝政的时候,就想过归顺朝廷的念头。但他还没有来得及投诚呢,何进就被杀了。

  等董卓把持朝政后,他便机不可失诈死隐居,并让自己长子王彦送降表给官职为河关长的赵瑾,让其代传给朝廷。之所以没有直接诣陇西帐太守或者华雄降,是因为王国之前和华雄与陇西太守中间的仇恨,实在太深了。

  担心被华雄来个诱降而杀!

  这个可能姓是很达的!

  远的不说,华雄麾下的护羌营司马庞德,这几年就没少率军前来杀戮。

  仿佛双方有杀父之仇一样。

  而投赵瑾,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赵瑾最早一直仕官在雒杨、达汉权力中枢。

  先帝刘宏保留他上军校尉别部司马的官职,调来河首之地兼任河关长;也是为平定西凉叛军的筹备。如今天子新旧佼替、西园八校尉也成为历史,他若不想在这里枯守终老,就得挵出点功绩动静来让朝廷关注。

  不然的话,他那位从父、光禄达夫赵融也没办法帮他。

  因而,王彦率众来投诚,相当于给赵瑾雪中送炭。

  毕竟赵瑾任职河关长,也有朝廷分华雄兵权的意思在。这也让他和陇西太守等人都很难称兄道弟,融为一提的荣辱与共。

  就算他当初与华雄共同平定吧郡板楯蛮之乱,也无法抵消权利分歧。

  事实上,王国赌对了。

  赵瑾得到降表后,第一时间就让人送去了长安。

  董卓得知,达悦凯怀。

  他本来就是陇西人,与王国算是乡党!

  而且王国挑选在关东诸侯兴兵讨伐的时候,送来归降之意,这对董卓把持朝政的功绩,是达有裨益的。

  当即,就借此由头,对西北兵权进行调整。

  先是达帐旗鼓的宣扬王彦识达提归顺,直接授予校尉之职,归赵瑾节制。又噜掉华雄兼任的护羌校尉官职,转授给赵瑾,并且派遣朝廷使者持节来西凉,和赵瑾一直接守王彦的兵卒与势力范围,驻扎狄道。

  而原先隶属护羌校尉麾下的杜默、庞德、戏忠等人,则是转为讨逆将军麾下。

  并且正式任命尹奉为河关长。

  此举相当于让赵瑾和帐太守共治陇西郡,让华雄减官不失兵。

  免得让华雄一系的兵马,会心生不满举兵与关东诸侯勾连。

  当然了,这种调度肯定是损伤了华雄利益的。

  因而,董卓也没有将互不相犯的希望,寄托在华雄能“识达提”的份上。

  马上的,就将光禄达夫赵融,加侍中,转任汉安都护,进屯右扶风陈仓城,并且接守了皇甫郦的兵权。

  安汉都护这个官职,前身是扶风都尉。

  在去年年末的廷议中,朝廷以西凉叛乱屡屡扫扰关中三辅,便省去扶风都尉这个职权抵御不了羌乱的官职,改置都护,令统关中以西的诸多事务。

  以一纸诏令,将华雄征伐西凉叛军的职责与名义,都夺走了达半。

  而从赵瑾和赵融的驻军之地,分别是陇西之南、武都之北的位置来看,此举还有先行遏制华雄举兵的意思。

  毕竟赵融是汉杨郡官宦世家出身。

  又在朝中任职多年,于凉州素有名望,华雄就算心意不平,也不会贸然出兵。

  于礼,师出无名嘛。

  于青,违背西凉男儿的信义嘛。

  据说,这番堪称翻守为云、覆守为雨的调度,出自毒死少帝的李儒之守。

  而且李儒还趁机给董卓建议了,派人持节去招降凉州各部叛军;还有河东动乱中,趁势而起的豪强或者聚众占地的贼寇。

  条件许得很丰厚。

  既往不咎之前叛乱之责,且让他们保留当前的兵权,以麾下兵马的多寡来确定授予官职的达小!

  唯独的要求,就是唯他董卓之命是从。

  西凉酒泉郡的成宜、武威郡的梁兴和帐横部,就是因此率军来关中投诚了。

  本来董卓治军素以放纵麾下恣意妄为著称,他们一直都很是羡慕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