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王林徒的欧洲视察之旅
智云集团高层出现人事变动,并且还是影响了至关重要的智能终端事业部,这个消息不仅仅集团内部里也导致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在外界也引来了一定的影响。
毕竟智云集团的规模太大,影响力也足够大,而智能终端事业部又是智云集团里最为核心的事业部。
整个事业部能够为智云集团提供超过三千亿美元的营收,并带来了八九百亿美元的利润。
为整个智云集团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利润。
可以说,智能终端就是智云集团里的现金奶牛,同时也是智云集团其他众多业务的火车头,带动着其他众多业务一起前进。
比如软件以及互联网事业部,其负责人虽然也是智云高级副总裁,但是影响力就没那么大……因为该事业部的很大一部分业务都是依托在智能终端领域上的,这也是分管软件以及互联网事业部的肖敏才如此注重虚拟业务,试图打造一个整整的虚拟世界的缘故。
为的就是提升软件以及互联网事业部更大的影响力,证明这个事业部门不需要依靠智能终端业务也能获得很好。
同样的,智能终端事业部的强势,也影响了智云半导体以及智云微电子这两家子公司的存在感。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这两家核心子公司是智云集团的根基所在,问题是他们的很大一部分营收,依旧需要智能终端业务来带动啊!
没有各类智能终端的庞大出货,尤其是S系列手机的每年两亿多台的出货量支撑着,智云半导体以及智云微电子的营收哪来的钱搞研发,搞投资啊!
这也是智云半导体极端注重一系列算力芯片,尤其是APO/AI系列芯片,PX系列芯片,EYQ系列芯片,ZY系列芯片的原因,因为算力芯片不需要依靠智能终端,面对人工智能市场就能获得非常好的发展。
新业务里的智能机器人以及虚拟设备,虽然前景都非常好,随便一个都是未来大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美元市场的重大潜力产品……但是目前为止,他们依旧只是潜力。
哪怕智能机器人在去年的时候,年出货量已经达到百万台,而今年则是奔着两百万台的出货量,今年预期营收已经达到七百五十亿美元,但是机器人业务的营收虽然大,然而利润却是并不高!
因为机器人的制造成本是非常高的,而智云集团这边为了尽快的扩大影响力,增加销量,前期基本是采取了放弃利润扩大产销量的方式,这导致智云集团卖机器人,其硬件毛利润相对而言比较低。
软件部分,也就是各种付费的高级功能收入,虽然也算多,但是这些高级功能的本质是人工智能,其训练成本也非常高!
因为硬件以及软件的研发投入非常大,以至于整个机器人业务里,赚来的钱又会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当中!
这导致了机器人业务看似营收大,毛利润也有一些,但是净利润相当比较低!
当然了,其实所有人,哪怕是外人都知道,现在智云集团在机器人业务里是在憋大招……现在是不惜牺牲前期的利润也要把市场做起来!
而随着机器人产品的产销量逐步扩大,其硬件利润是会逐步提升的。
同样随着机器人的存量越来越多,软件利润也会越来越高。
而现在的话,根据智云集团内部的计算,整个机器人业务板块,包括硬件以及软件部分,为集团提供的净利润大概只有七八十亿美元这个级别。
这个营收规模,这个净利润比如果是放在其他企业,那么已经是顶级水准了。
但是在智云集团里,这个利润比例却是太低了。
卖七百亿的智能终端,智云至少能赚三百亿
但是卖七百多亿的机器人,智云只能赚几十亿。
这就是差距!
不过智云集团内部,一直都在致力于降低机器人的制造成本,试图覆盖更广范围的消费者群体,同样也在努力提升利润比例,后续机器人业务的利润会逐步提升的。
但是这需要时间!
至少就目前而言,看似不错的机器人业务依旧远远无法取代智能终端业务的重要性!
而虚拟业务部门就更不用说了,纵然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引起了全球范围的讨论热潮,虚拟设备供不应求,但是其高昂的价格依旧大幅度局限了产销量。
按照智云集团内部的预估,今年的虚拟设备业务估计能为集团带来大约五百五十亿美元左右的营收,但是利润同样很低,内部预估的是整个虚拟设备业务板块,带来的净利润估计也就只有几十亿美元的级别。
虚拟设备业务和机器人业务,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开发成本更高!
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常规情况投向市场的话,那么就会因为成本极其高昂,导致售价高昂,最终销量极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智云集团是采取了先不赚钱,甚至倒贴钱的方式开拓市场,尽可能的压缩产品售价,然后争取更多的产销量,进而通过产销量的增加来摊薄研发,制造成本。
等到产销量上来之后,再来考虑盈利的问题。
早期的机器人业务就是这样,去年的时候,智云集团在机器人业务里还是持续亏损呢,但是今年就扭亏为盈,能够为集团提供数十亿美元的净利润了。
而明年,还会更多。
再过几年,机器人业务有望为智云集团每年提供数百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