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9读书网>书库>都市青春>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第2232章 从模仿到研发

第2232章 从模仿到研发

  第2232章 从模仿到研发

  第二天早上,杨小涛跟往常一样,起床,在工厂里转了一圈,随后去食堂吃饭,这才往指挥部走去。

  中途还碰到杨佑宁,这段时间也是忙坏了。

  作为攻坚组的一员,不仅要跟其他几个攻坚组的沟通,还要负责相关项目的跟进。

  可是让他累的脚不沾地。

  两人即便是碰到了也说不了几句话,就得各自忙去。

  不仅是他,就是陈宫、王国栋等人也是如此,更不用说车间的工人了。

  一切都以任务为重。

  可见,这一场攻坚任务,让整个红星机械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想要完成彻底的蜕变,就得让这次任务完美收关。

  否则,只会打击工人的士气。

  那时候,可不仅仅是红星机械厂了,甚至可能涉及到,整个参与的行业。

  走进指挥部,就看到信息组的人在墙上补充信息,杨小涛也没打扰,只是走到一旁拿起资料看起来。

  看了没一会儿,吴喆就带着人走进来。

  “杨总,人来了。”

  吴喆喊了一声,杨小涛抬头,就看到跟在后面的顾一本三人。

  杨小涛忙起来,尤其看了眼挺着肚子的王晴。

  总感觉,这肚子要生的感觉。

  “顾所,王主任,你们来了。”

  “吃饭了吗?昨晚休息的咋样?”

  杨小涛上前客气着,顾所立马笑道,“休息的挺好,周围都是学生,听他们说起这次任务,大家心里都是踌躇满志啊。”

  “这种‘大干’的氛围,让我们很受感染呢。”

  顾所说着,杨小涛赶紧让三人坐下。

  “是啊,大家听说这次任务很困难,但没有一个人说放弃。”

  “都想着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小涛端着水壶给三人倒上水,“我们有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志,吴主任就是从盛京过来的,他们团队从飞机设计开始就在这里。”

  吴喆听了只是笑笑,心里却是无语,什么叫飞机设计啊,他们做的最多的就是画画。

  直到现在他们都还没搞明白,这设计图是咋出来的。

  顾所听了认真点头,“杨总,刚才我们去了一车间,看到了飞机生产的现场,也是大受鼓舞啊。”

  “我们听说,您在设计的时候,飞机的速度要达到三马赫,这在国内可谓是首屈一指啊。”

  杨小涛听了当即点头,“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毕竟人家飞的快,咱们要是追不上,那怎么阻拦啊。”

  “所以在速度上就要做出突破。”

  “当然,这方面的强调,势必会影响其他方面的性能,所以我才想着,将雷达搬上去。”

  杨小涛在一旁说着,顾所轻轻点头。

  王晴最初时候只是听着,可说起雷达的时候,便开口问道,“杨总,飞机上安装雷达是未来的趋势。”

  “随着导弹的研究发展,未来的飞机将会成为武器发射的平台,以前的那种缠斗,子弹飞来飞去,将会越来越少。”

  王晴说出自己的观点,这点让杨小涛很是认同。

  随着导弹的性能提升,这种情况会愈发明显。

  “而导弹的长距离攻击,需要精准度,这就需要合适的雷达指引。”

  “但我们也要正视国内的情况,以当下国内的基础,想要做出来雷达可以,但做出来先进雷达,很难。”

  “尤其是越小的雷达,越难。”

  杨小涛听到王晴如此说也没有意外,毕竟这是国内的情况。

  “王主任,那你说下,有什么解决办法?”

  王晴点头,“有!”

  “什么办法?”

  王晴拿起杯子喝了一口,“就是跟联盟学习。”

  “联盟如今在雷达,尤其是机载火控雷达的建设上,因为基础材料和电子加工工艺不如合众国,所以在同体积的情况下,雷达性能远不如对方,甚至只有一半的性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联盟的工程师就加大了雷达的体积,尤其是收发装置.”

  王晴将联盟的情况说完,转而说道,“我们国家以为获得的技术基本来自于联盟,所以现在都是模仿联盟的路子再走。”

  “但未来想要走的更加长远,就必须博采众长,合众国的‘精工细作’就是我们学习的方向。”

  “当然,模仿是远远不够的,最好还是将双方的长处摸透了,然后走出自己的道路。”

  王晴在一边说着,杨小涛听得认真,不时点头。

  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女人能够成为研究所里的最有天分的人了。

  就这份见识,已经超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