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9读书网>书库>历史军事>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第337章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第337章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到了贫困区之后,赢世民几人彻底惊为天人。

  原本这里是一片脏乱差的棚户区,离着很远就能闻到让人作呕的冲天味道。

  可现在,这里竟然是一排排的砖房,小巷街道更是清扫得一尘不染。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一路走来看到每一坊都有矗立的木杆。

  木杆上悬挂三条铁线,像是蜘蛛网一样,覆盖整座县城。

  三条铁线分别对应县衙、司耀署和医院,不管哪一坊发生事故,只要拨动相对应的机关,坊址信息就会传输到相对应的部门,收到信息后各部门的救援车就会第一时间赶来现场。

  “陛下,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每个月县衙都会组织一次安全演练,恰好就是今天,臣可以详细地演示一下。”

  “如果真像你所说的那样,那将是我武朝全民之福啊。”赢世民接连感慨,蓝田县似乎已经变成了武朝的神圣之地。

  得到赢世民的称赞和褒奖,杨昭也是洋洋得意,变成有用之人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预警系统是火器监和杨昭的墨家团队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联合建立起来的。

  高高的木杆上,装有整套的滑轮组,大概类似于水井的轱辘。

  一边连接重物,一边是机关卡扣,只要松动机关,连接重物的一边就会落下。

  上辈子,明末清初的时候,在两广一带的赌坊十分流行。

  随着演练开始,赢世民用手轻轻落下有救护标识的机关。

  很快就传来一阵尖锐的哨子声,一辆马车奔驰而来,沿途的百姓纷纷让出一条道路。

  经过长时间的宣传引导和培训之后,城中百姓早就习惯了这一切,也知道时间就是生命。

  相距七八里,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事发现场,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再加上消防车、救护车、冲锋车的辨识度极高,百姓一眼就能认出来,一路走来畅通无阻。

  “陛下,武威郡公此举真大造化,要是能全国普及下去,乃是我武朝又一祥瑞。”张子房微微躬身,对着杨昭竖起了大拇指。

  “张相言重了,这都是我姐和李北玄引导有方。”杨昭十分谦虚道,“以前给朝廷添了不少麻烦,幸好在陛下言传身教之下,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身为皇亲国戚中的一员,也理应为陛下分忧,不负陛下所望。”

  哎卧槽!

  杨家的祸害,什么时候这么会唠嗑了?

  三阁老相互对望心照不宣:这要换作以前,早就邀功请赏了。

  三番测试下来,

  最吸引人注意的还是冲锋车,算上车夫正好是五人的战斗小组。

  车厢内部,除了各种制式武器、急救药品外,还有关押嫌犯的空间。

  完全能够应对城内的各种突发事件,以及恶性刑事案件。

  值得一提的是,每当救援车辆出现,不光是百姓及时让行,就连官吏士绅商队们,也会纷纷让行。

  如此高效的办事效率,让皇帝和内阁三老称赞不断。

  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新学的功劳。

  书院讲究的是有教无类,工作中讲究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

  坚决不让外行人,指挥内行人。

  钱伯瘟有一个至交好友,名叫宋长庚。

  此人乃是墨家的后人,精通天下百学。

  百学,归根结底就是科学。

  墨家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科学系统,并整理成书,名叫《墨公开物》。

  这本书一共有三卷,上卷记载了农作物的培育方法,蚕丝纺织以及染色技术,以及简单的制作糖和盐的各种工艺;中卷包罗万象,如陶瓷砖瓦、印刷造纸、榨油、酿酒等等;最后一卷记载的是矿石开采冶炼,玉石加工采集,以及各种兵器军械的制造。

  甚至是里面还涵盖了很多物理知识,水车、风车、船舵、灌钢、泥型铸釜、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方法、盐井中的吸卤器等等……

  墨家遗留下来的,简直就是一本恢宏的工业百科全书。

  为了让宋长庚死心塌地地留在蓝田,李北玄立马让人建造了一座教学楼,成立科学实验室和科学专科,同时也鼓励民间发明,发明一经录用便有丰厚的赏赐,还可能端起金饭碗,成为县衙的小吏。

  赢世民也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他最喜欢的地方就是茶馆和市井。

  因为这两个地方,听见的全都是真实的来自民间的声音。

  县城正在扩建之中,张文远每天都会来到第一线,和老工匠们打成一片。

  带着三阁老和杨昭来到了东市,里面叫卖声此起彼伏。

  来到了一家猪肉摊,张子房旁敲侧击地问道,“你这猪肉肥膘这么少,是不是没长成啊?”

  “这位爷你就有所不知了。”屠户得意洋扬,“赵小姐和李爵爷全县扶贫的时候,蓝田县每个村镇都搞了特色养殖场,俺们村不适合养鸡鸭,最后就建的养猪场,里面有很多品种的。你看见的这种猪,就是再喂它一年它也长不大了。恰好,这种肉是各大酒楼的心头宝,就连城内的士绅地主家也喜欢这样的猪肉。”

&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