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止媒体吵,危机感让这帮新秀也坐不住了,除了加索尔没参与,那几个货天天抓着方星河喷。
而在新秀之外,各路已经去钓鱼的名宿和前辈们也开始蹭热度。
嗷,对了,现在正在打分区决赛,西部湖人对马刺,没人看,东部76人对雄鹿,更没人看。
今年的分区决赛收视率跌到了98年之后的最低,OK血虐残阵马刺,76鹿菜鸡互啄,真没有方星河有意思。
《奥普拉秀》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兑现,随着各路媒体对方星河的深挖,现在他就是这段时间最火的超新星。
直译的Star River和超新星的英文Supernova交替在媒体上出现,都是指代他。
但是方星河本人却并不急于承接热度,所以仍然没有媒体能够采访到他。
于是,就连专注于金融的《华尔街日报》里都出现了他的名字。
讲的是好话,提到了因为方星河,多家日韩企业的股价暴涨市值飙升,并且认为方星河具备一种特殊的国际影响力,谨慎看好他在美国本土的商业表现。
然后,就在这当口,方星河真的回国了。
30多小时之后,当相关新闻由《华盛顿邮报》报道之后,美国舆论界一片哗然。
不是,哥们,你就这么走了?!!!
美国人理解不了这种行为,因为方星河的出场费劳务费通告费正值巅峰,随随便便上个什么节目,不但有钱拿,而且可以飞速扩大影响力。
但是,方星河居然就这样放弃了……
有代言意向的商家找不到他,想请他上节目的媒体鞭长莫及,想要继续了解他的粉丝心塞气短……
反正这场热度虎头蛇尾。
正主都不在了,热点自然很快过期,无从延续。
没多久,社会和文化板块就将他遗忘,只剩下体育板块的篮球分类,对他念念不忘。
其实,这是方星河有意为之。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美利坚,和国内不一样,和日韩东南亚也不一样。
纵观那些能将热度变现的“流量”,比如卡戴珊姐妹,操作手法必须没下限,怎么博人眼球怎么来。
可方星河不能学,他的基本盘在东亚,身上最大的属性是文化狂人,得要脸,得有格调。
这对他割韭菜的技术提出了极高要求。
现在条件不足,那就只能打基础,得养着,不能开割。
那,美国韭菜应该怎么养?
放养呗。
对他们犯不上精耕细作,不现实也没必要,倒不如慢慢吊着,等待大新闻造成的大冲击,一次齐根噶了。
NBA状元唾手可得,算不上好镰刀,非得等到丹子的配合,才有希望形成烈火烹油之势,一波薅到肥。
但是,冲击NBA这件事,却是一把收割亚洲的好镰刀。
6月27号召开选秀大会,距今一个月时间,与其浪费在美国,不如在东亚转一圈。
国内收割星光星耀,日韩收割代言金钱——上回的半年短代到期之后可都没续,这一波,小爷征服了NBA,你们还敢用750万打发我吗?
这一记回首掏,简直如同天马行空的神来之笔,在回国的第一天就掀起了高潮。
方星河没有刻意公开航班信息,十分低调。
但是落地后,那十来个人的保镖和助理团队,再加上王彬的纪录片摄制组,以及他低调到没带墨镜口罩的显眼形象,当场就引爆了机场。
好不容易挤出了机场,接下来的事情顺利成章。
新华社:“今日,我国著名文体偶像方星河结束访美行程,低调回国,引发粉丝热烈追捧……”
形容词只改了一个字,从文化偶像变成文体偶像,覆盖面却扩大了数倍不止。
在Z世代眼中,NBA就是个屁,奥运冠军也没什么特别的,一届几十个冠军咱就知道一个全红婵。
那是发展带来的时代自信,不需要任何外物来提振。
可在2001年,压根都不用拿下第一个华人状元,只要诞生了第一个华人控卫,就足以让国人们沸腾。
这种自卑又渴望的心理,带来的绝对不止是仰慕。
于是,全首都的媒体都炸了锅,守在王府井酒店门口,只求拍到一张照片。
本来就热闹的网上,更是被他刷屏,乔丹、方星河、NBA、状元、华人骄傲……关键词连成片,好奇心越提越高。
这时候突然回国,到底成没成啊,方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