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0

清杳托腮笑看。

  先生进来了,女孩子们都安静下来。

  姜清杳翻了几页书,抬头看看女孩子们乖巧甜美的模样,又望望窗外枝头绿意,侧耳听鸟雀叽喳。

  及笄了就说亲,说亲了就不再来上课了。所以课堂里女孩子们的年纪都不大。

  在这个年纪,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尚不知道眼前时光的珍贵。等许多年过去后,大概才会慨叹“当时只道是寻常”吧。

  与她们不同,姜清杳这二次投胎的人极其享受并珍惜眼前时光。

  不必为衣食住行操心,这是童年、少女时候才有的幸福。成年之后再没有过了。

  在这里除了每天给长辈晨昏定省像点卯一样,也没有其他迫不得已的社交了。嫡母三夫人有子万事足,也不怎么稀罕庶女们的奉承,也没兴致磋磨她们,高兴了甚至还赏点什么。大家各安本分。

  姜清杳每日和可爱的女孩子们上完课,回到小院把门一关,袖子一挽,杳花弄草多么惬意快乐。

  要是能把时光就定在这里该有多好。

  但那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在不同的时空,时光也是一样流淌,挡不住。

  又过了一年,去了京城的几个姜家郎君回来户籍地参加童生试。长房的四郎和三房的大郎一举考中了秀才。虽只是秀才,却是实实在在的功名,而且一次两个!

  姜家阖府上下喜气洋洋,大把地洒喜钱。

  三房尤其双喜临门——大郎中了秀才之后,便成亲了。

  原本成亲就是预订好的,中不中都要成亲。但中了,就喜上加喜了。

  三夫人满面生光。

  但这之后,姜家郎君们却不再回去京城跟沈家读书了。

  阖府上下都喜气洋洋,只有老太爷却叹气,姜大爷等几个儿子小心翼翼地陪着。

  “那就这样吧。”老太爷惋惜。

  姜家的郎君们以后不回京城,还是在家读书了。

  为什么呢。

  “跟不上。”长房的四郎老实承认。

  姜清杳的大哥更是说:“你们不知道我们压力有多大,沈家的人……太会读书了。我们真的已经很刻苦了。”

  可是被沈家的小弟弟们碾压得太痛苦了。

  尤其他们亲亲的亲表弟沈观,简直……算了,不提也罢。

  姜家对沈家有恩,沈家凭着自身的实力,硬是把姜家三个没什么读书天赋的郎君拉出了两个秀才。

  仁至义尽了。

  读书这个事,勤奋刻苦固然重要,然而在天赋的面前,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赶不上人家那百分之一的天生才华。

  沈家牵线给姜家介绍了新的西席。沈夫人和她的夫君都有信给姜家。

  夫妻俩一个说得委婉些,一个说得则更明白些——

  我娘家侄子们天赋实在有限,沈家尽力了。他们这水平也就到这儿了,即便再到沈家也是跟不上的,揠苗助长反怕坑了侄儿们。你女婿给找的先生,水平教咱家的孩子绝对是够了,让孩子们跟着他读书吧。不要在沈家继续受碾压了,我瞧着侄子们自信全都没了,这样不好。

  ——话当然不是这样说的,但读出来就是这个意思。

  沈夫人的夫君沈博的信里甚至还预言了:四郎与大郎必中。

  果然就是长房的四郎与三房的大郎中了秀才。可见人家沈家人对姜家孩子的学业水平掌握得清清楚楚。

  老太爷遗憾道:“那就这样吧。”

  老太爷也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人,很快就调整了心态:“你们高祖、曾祖不过都是小贩,到我这里才薄有资产,捐个官身。到你们,终于有了功名。总归是一代强于一代了。”

  听到以后不必再回沈家了,几个年轻人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老太爷气得直翻白眼:“出息!”

  长房四郎叹气道:“祖父别骂我们啦。我们是真的不想再跟表弟一起读书了。”

  三房大郎也叹气:“祖父,你不晓得跟沈观一起读书是什么感觉。”

  原先在家的时候虽知道自己不是特别有天赋的人,但身边同龄人都差不多,偶有一两个稍微聪明些的,也就那样。

  可沈家表弟沈观是不一样的。

  跟这弟弟一起读书常让人自我怀疑:我他妈是不是个废物?

  老太爷目光微凝:“曦哥吗?他今年是不是也下场了?”

  四郎吐槽:“他去年就想下场,叫姑父给摁住了。他还不乐意。”

  老太爷问:“你姑父为什么为什么要阻拦曦哥下场?”

  四郎沉默了一下。

  “姑父说,木秀于林不是好事,不想他太小就有功名。”

  “去年……他毕竟才十岁。”

  别人都是皇宫世家特供,偏他是清杳特供。

  姜清杳盯着看一会儿:“你怎么什么都会呀。”染丹蔻,做口脂,绣香囊,还有什么他不会呀。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