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乱世之中,南宋凭借着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成功地在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面前展现出了不容小觑的实力,一时间,原本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悄然陷入了一种微妙而又充满暗涌的僵持状态。
临安城那威严庄重的皇宫深处,一间静谧的书房内,烛光摇曳。李炎身着一袭简约却不失庄重的长袍,眉头紧紧地拧在一起,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他的目光牢牢地凝视着桌案上堆积如山、密密麻麻的军事情报,那些情报仿佛化作了一道道难题,横亘在他的心头。李炎心里十分清楚,当下仅凭现有的炮弹储备,若要支撑一场全面而又持久的大规模战争,无疑是杯水车薪,根本难以为继。这就好比一艘在狂风巨浪中航行的船只,储备的物资即将耗尽,而前方的暴风雨却还未停歇。
经过数日几夜的深思熟虑,在李炎那充满智慧与谋略的脑海中,一个大胆而又精妙绝伦的谋略逐渐清晰成形——迫使蒙古配合南宋,共同对金国形成夹击之势。他深知,金国虽在之前的战役中遭受重创,但根基犹存,一旦让其获得喘息之机得以恢复,必定会再次兴风作浪,届时,南宋与蒙古都将难以独善其身。只有联合蒙古,才能打破这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僵局,为南宋争取到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李炎缓缓起身,踱步至桌前,轻轻铺开一张质地精良、纹理细腻的宣纸,那宣纸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仿佛在等待着一场精彩的书写。他手持一支狼毫毛笔,饱蘸浓墨,笔锋游走之间,一封言辞恳切却又暗藏威慑的书信跃然纸上。在信中,他以极为详实且深入的笔触阐述道:“金贼狼子野心,其觊觎我大宋与贵蒙古疆土已久。虽前段时日遭我军痛击,元气大伤,但其根基未损。一旦假以时日,让其喘息恢复,必将再次举兵侵犯,掀起无边战火。届时,我南宋与贵蒙古皆会被卷入这无尽的纷争之中,难有安宁之日。唯有我们双方携手并肩,齐心协力,方能在这乱世之中,确保自身利益不受侵害,共享太平盛世。”
书信写罢,李炎并没有立刻停笔,而是又仔细地逐字逐句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轻轻放下毛笔。他取来一块滚烫的蜡,小心翼翼地滴在信封的封口处,待蜡液凝固,他又盖上了象征着南宋皇室的印章,随后,他唤来一名身手矫健、行事谨慎的信使,郑重地将信件交到他手中,叮嘱道:“务必快马加鞭,将此信安全送达蒙古可汗的营帐,不得有丝毫耽搁。”信使领命后,迅速翻身上马,马蹄声渐行渐远,消失在夜色之中。
蒙古可汗收到信件后,原本刚毅的脸上瞬间变得神色凝重。他深知这封信的分量,事关蒙古未来的走向。于是,他当即下令召集众将领齐聚大帐商议。宽敞的大帐内,气氛紧张而压抑,仿佛能拧出水来。将领们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实木桌旁,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位年轻气盛的将领猛地站起身来,眉头紧皱,满脸怀疑地说道:“南宋此举,不过是想利用我们蒙古,为他们自己谋取利益罢了,绝不可轻信。他们向来狡猾多端,说不定背后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我们若是贸然答应合作,怕是会引狼入室。”
但另一位年长且经验丰富的将领却目光坚定,缓缓分析道:“金国如今虽遭大败,元气大伤,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军事实力和野心依旧不容小觑,依然是我们蒙古扩张路上的强劲敌手。与南宋合作,或许能借助他们的力量,削弱金国,我们也能从中获取土地、资源等实际利益,此乃天赐良机,若轻易错过,实在可惜。”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蒙古可汗坐在主位上,闭目沉思,他的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脑海中不断权衡着利弊得失。他深知,这一决策关乎蒙古的未来命运,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就如同在悬崖边缘行走,一步踏错,便是粉身碎骨。
良久,可汗缓缓睁开眼睛,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最终一锤定音:“与南宋达成协议,在未来两年内,双方一同对金国形成夹击之势。但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时刻防备南宋,不可让他们有机可乘。从今日起,加强边境巡逻,密切关注南宋的一举一动。”
然而,就在李炎为达成与蒙古的初步合作而暗自欣喜之时,红衣大炮炮弹制作的难题却如同一座巍峨高耸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日夜难安。制作炮弹所需的材料稀缺无比,那些珍稀的矿石大多产自偏远的深山老林或者人迹罕至的荒原戈壁,采集难度极大。不仅如此,运输过程也极为艰难,道路崎岖,匪盗横行,每一次的运输都像是一场生死冒险。
而炮弹的制作工艺更是复杂繁琐到了极点,从矿石的筛选、冶炼,到火药的配比、装填,再到炮弹的成型、打磨,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半点差错。哪怕是最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炮弹的质量出现问题,在战场上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威力,甚至还可能危及己方士兵的生命安全。
尽管工匠们日夜赶工,废寝忘食,工坊内炉火昼夜不息,火星四溅,但炮弹的产量却依旧难以满足战争那巨大得如同无底洞般的需求。看着堆积如山的订单和日益紧张的战局,李炎心急如焚,却又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同时迷惑金、蒙两方,李炎灵机一动,决定对外高调宣布:“红衣大炮杀伤力太过惊人,一炮之下,生灵涂炭,实乃违背天道。我南宋心怀仁义,以苍生为念,不忍见更多百姓死于战火。为减少生灵涂炭,将会在战场上限制使用红衣大炮,不到逼不得已,绝不放开全面使用。”
这一消息传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金国和蒙古引起了轩然大波。金国上下先是一阵惊喜,士兵们欢呼雀跃,以为南宋此举是示弱的表现,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甚至开始幻想南宋会主动求和,他们终于可以过上太平日子了。
但金国的一些老臣却心存疑虑,他们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李炎绝非简单人物,他心思缜密,谋略过人,这背后或许另有阴谋。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加强戒备,以防南宋突然发难。”于是,金国一面暗自加强军事部署,在边境增修堡垒,储备粮草;一面密切关注南宋的动向,派出大量探子潜入南宋境内刺探情报。
蒙古方面听闻此消息,同样半信半疑。蒙古可汗一面继续与南宋保持合作的表象,派人频繁往来,互通消息,使者们带着珍贵的皮毛、骏马等礼物穿梭于两国之间;一面暗自加强对南宋的戒备,在边境增派兵力,修筑防御工事,深挖战壕,搭建箭塔,还组建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担心这是南宋设下的陷阱,一旦中计,后果不堪设想。
在南宋国内,百姓们听闻李炎的决定,大多对其仁义之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