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是没枉费自己为朝廷出生入死一场。
大殿之上,朱元璋端坐龙椅,淡然开口:“众位爱卿,对此有何高见,尽可畅所欲言。
\"
他目光如炬,洞悉众人神色。
话音方落,耿炳文为首的众武将便毫不犹豫地站出,齐声赞颂:”陛下英明,我等无异议!好得很,这政策再合适不过!兄弟们定会感恩陛下隆恩!给大伙找条退路,真是天大的恩惠,谁敢反对我跟他没完!\"
武将们欢欣鼓舞,连连称赞,还涨红了脸警告对面的文官莫要多事。
然而文臣这边却是一片沉默,尽管心中不满,却无人敢站出来反对。
老朱脾性暴躁,谁人不知?更何况涉及兵权敏感,妄图献计不过是自寻死路。
兵部尚书茹瑞、刑部尚书暴昭等人相互 nce了一眼后默契行礼应和:“陛下圣明,臣等无异议!”
见此情形,朱元璋倍感无趣,原只想听群臣建言献策完善朱政提出的制度。
缉捕治安司与士卒转业牵涉军队及朝廷体制,必须审慎。
奈何这些所谓的栋梁之才竟无一提出建设性意见,只是木讷顺从。
想到这里,朱元璋略感不满,轻哼一声。
听到这一声响,在场众人连忙把腰躬得更低了些,心中暗自庆幸没有言语冒犯。
老朱接着吩咐太子朱标:“你回去召集众人讨论完善具体办法,实施负责人由朕决定。”\"是,儿臣领旨。”
随后又简要处理了数项政务,早朝结束,众人退散。
老朱离去后,武将们纷纷谈论着新制度的利弊各自归去。
心中盘算着回头得找人深入了解详情。
这新制度,究竟要安排多少人力?各自部队能分到几个名额?又依据什么标准选拔?毕竟此消息一出,关系到每位将士的实际利益。
属下弟兄们必定会追着询问细节,自己也有责任为士兵争取更多机会与福利。
若无法满足他们期望,队伍士气必然受到影响。
所以之后还得弄清楚到底是谁主管这事,并想办法加强联络,设法多获取一些名额才对。
另一边,文官群体也开始纷纷聚首,针对早朝内容展开讨论。
表面上看他们在奉天殿中对皇命敬听,毫无异议,似乎与此无关。
但实际上这只是老朱威势所致,迫使他们暂时不敢发声。
实则内心已开始权衡利弊,并有些隐隐忧虑。
同时很多人也觉事情蹊跷,仿佛有些不对劲的地方——这两年陛下接连推出让人瞠目的政策:先有底薪+绩效奖金+淘汰机制+考核规则的新体系,如今又提出关于治安管理司及军队转岗的规划。
这般眼花缭乱的大动作着实令人招架不住!
想到那个促使人人内卷的竞争性制度,大伙就更觉苦不堪言。
实行近三年以来,谁能道尽这些年的煎熬!从前慵懒度日、轻松摸鱼的好日子早已不在,现在整天忙得跟陀螺似的。
大家为了得到奖金和良好评价拼命处理事务,生怕被革职丢官。
而且还得时刻防备身边同事,尤其警惕那些不知疲倦、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盯着自己的位置,逼迫自己加班加点工作。
这等高强度劳作真是非人类能承受。
也不知这个恶毒方案是陛下自行设计还是受他人启发。
要是有人提议而被知晓身份,定不会轻饶此人!
思绪至此,众人没了继续讨论的兴趣,只想赶快返回衙门完成当日任务。
毕竟当前这才是重点。
即便心中满是不快也无济于事。
谁又能对抗得了皇命呢?
以往若有胡惟庸在或许还有依靠可以与皇帝据理力争,然而如今已被老朱震慑至极,整个朝廷如同散沙,连私下聚集议论都变得谨慎小心。
不过总有例外存在,虽然胡惟庸已逝,仍有人暗藏实力……
众多官员目光闪烁,很快离宫,以最快方式将今日朝堂信息传播出去。
韩国公府内的园中,一位身着华丽却显得年迈的老者正悠闲躺在木制摇椅上,眯眼享受阳光,看似安然入眠。
这位人物身份非凡,正是明朝开国时的显赫功臣。
他曾得到朱元璋的高度评价,称即便与萧何相比也不逊色,这人便是韩国公李善长。
虽然此时他已经退职还乡,卸下所有政务职位,只剩下一个国公头衔。
全身散发着一股浓重的老迈气息,似乎生命随时都将走到尽头。
但这绝不意味着他已失去所有权势,成了一个普通的老人。
实际上,他在淮西派文武官员中的影响力依旧深远,在整个大明王朝仍举足轻重。
尤其是在常遇春、胡惟庸、徐达等重臣相继殒命或遭祸之后,他在淮西集团中的地位更是不可动摇。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