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融资 > 估值900亿,超级芯片IPO海光信息来了

估值900亿,超级芯片IPO海光信息来了

又一只超级芯片独角兽即将上市。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证监会对海光信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注册申请文件进行了审核,已同意海光信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至此,海光信息离IPO又近了一步。

成立于2014年的海光信息为中科院系公司,其第一大股东为中科曙光。海光信息主要从事高端处理器、加速器等计算芯片产品和系统的研究、开发,产品主要包含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据招股书,2020年,海光信息营收为10.22亿元。而其最新估值超900亿元。

海光信息为火爆的CPU赛道加了一把火。从海外到国内,进军CPU大风越刮越猛,前有英伟达提出“三芯战略”,后有壁仞跟随。在这个成熟但充满了变局的赛道上,也悄悄涌现出如鸿钧微、启灵芯、遇贤微等一批新兴公司。与创业潮一同到来的还有投资热,知名VC/PE纷纷排队登门。

脱胎中科院,估值超900亿元

2014年恰逢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新节点,《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动纲要》发布,千亿规模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第成立,海光信息也在这一年成立了,主攻CPU。

CPU是服务器、工作站、个人计算机等的核心部件,影响了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的技术路线和实际性能,是 IT 领域最为重要的基础器件。换言之,人们的手机、电脑离不开CPU,现代人的生活也离不开CPU。

这一领域原本被海外巨头牢牢占据。截至 2020 年底,x86 架构服务器 CPU 在全球服务器市场中销量占比超过 97.00%,为当前主流架构,其代表性国际厂商为英特尔和 AMD。

但国家在持续支持国产CPU发展。兴业证券报告显示,从“十五计划”开始,国产CPU自主性的问题多次被提上议程,产业政策不断加码。在泰山计划、863计划等科研计划的支持下,一批国产CPU品牌诞生,如龙芯。2002年,我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代号X1A50)流片成功。2006年,国家还曾推出了“核高基”重大专项,“高”即为高端通用CPU。

而海光信息的诞生也处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和脱胎于中科院的龙芯中科类似,海光信息也是中科院系公司的典型代表。截止目前,中科院系上市公司中科曙光为海光信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2.10%。

从成立之初即带有“国家队”光环,海光信息得到了不少风险投资机构的支持。2014年海光信息天使轮融资中,中科曙光、国科控股、CBC宽带资本、混沌投资、长虹电器、金石投资、天创资本、中冀投资、中信证券投资等机构都来了。

2018年,海光信息启动A轮融资,获得长虹电器、成都产业集团、成都高投集团、新鼎资本、钛信资本、工银亚投、国科投资等机构的支持。同年A+轮,其获得海河产业基金加码。

2020年,海光信息完成了B轮和C轮融资,融泰中和、晨山资本、昆高新集团参与投资。

目前,海光信息最新估值超900亿元,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13日,A股300多家科创板企业中,市值超过900亿元的公司仅4家。

国产替代,一年营收超10亿元

和走独立自主创新道路不同,海光走了一条技术引进路线。海光信息的技术源起于 AMD 的技术授权。

招股书提到,基于取得的 CPU 处理器设计技术,海光 CPU 系列海光一号、 海光二号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海光三号完成实验室验证,海光四号处于研发阶段。其中,海光一号、海光二号产品已经在政府、三大运营商、五大国有银行等行业用户应用。

肩负攻坚克难、实现技术独立自主的国家任务,海光信息得到了大笔资金支持。从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海光信息获得的政府补助分别为6,153.86万元、2,008.16万元、3,991.79万元和1,038.05万元。

研发很烧钱。2018年-2021年上半年,海光信息分别投入了9.21亿元、9.89亿元、12.79亿元和8.63亿元,逐年增加。

专利方面,截至 2021 年 12 月底,海光信息有已授权专利 179 项(其中发明专利 136 项)、154 项软件著作权和 81 项集成 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2022 年第一季度,公司新增已授权专利 17 项 (其中发明专利 14 项)、2 项软件著作权和 45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

从营收、净利润来看,海光信息处于增长态势。2018年-2021年上半年,海光信息营业收入分别为4,825.14万元、3.79亿元、10.22亿元和5.7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8亿元、-1.37亿元、-8,297.52万元、-9,666.77万元。

其中2020年和2021年,其营收增长率分别为169.53%、126.09%,增长虽有放缓,但仍实现了一年翻倍的高增长。

海光信息的产品下游客户主要为公司 A、浪潮、联想、新华三、同方等服务器厂商。但其中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99.12%、92.21%和 91.23%,表现出较大的依赖性。

在技术、规模效应等方面,海光信息也不具有明显优势,其最大的特点是国产。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IDC 数据显示, 2020年国内x86服务器芯片出货量698.1万颗,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英特尔和AMD 两家公司占据,合计市场份额超过 95.00%,其中 Intel 产品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再看海光信息,2020 年,海光信息CPU 产品销售量约占总体市场份额的 3.75%,其占据了 国产 x86 服务器处理器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CPU创业潮大爆发

VC集体赶来

作为半导体行业国产CPU细分赛道的标杆,海光信息IPO新进展无疑为火爆的赛道加了一把火。

从海外到国内,CPU大风越刮越猛。从2020年9月英伟达计划从孙正义手中收购ARM,再到2021年发布第一个数据中心CPU,GPU巨头英伟达在CPU领域的野心已展露无疑。虽然英伟达收购ARM最终落败,但英伟达仍表示未来将坚持“CPU+GPU+DPU”的三芯战略。而国内GPU初创公司壁仞创始人张文也曾表示,要搭建 “CPU+GPU+DPU” 的数据中心系统级解决方案。

不久前,国产CPU第一股龙芯中科成功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股价大涨,现市值超360亿元,市盈率高达173。

CPU创业潮也已势不可挡。鸿钧微、启灵芯、遇贤微等新成立的CPU公司正陆陆续续浮出水面。他们大多低调神秘,在公司官网也很难见到创始人团队的身影,但融资速度快,融资金额令人咋舌。

今年5月,成立不到一年的鸿钧微电子完成近8亿元的天使轮与Pre-A轮融资,除华登国际、高瓴创投、鼎晖VGC(创新与成长基金)三家一线机构联合领投外,其他投资人包含壁仞科技、芯岚微、晨道资本、星睿资本、松禾资本、六脉资本、C资本、中益仁资本、海河启睿资本、小即是大创投等,简单细数,多达十多家机构。

鸿钧微电子创始团队明星,将开发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CPU。CEO沈荣英特尔工作超过20年,参与了x86架构服务器替代传统RISC架构服务器的过程;CTO陈伟祥曾是华为鲲鹏内核的主架构师,还曾在阿里平头哥团队“倚天710”项目中担任SoC设计负责人。

类似的还有启灵芯。据《晚点LatePost》报道,启灵芯成立于去年下半年,不到一年时间已完成两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约 6 亿元。启灵芯的天使轮投资人矽力杰、世芯科技、韦尔股份、恒玄科技等多家半导体企业创始人,A 轮投资人包括光速中国。启灵芯的核心技术团队同样出自阿里平头哥。

2021年,遇贤微也曾融资数亿元,获得了创新工场、常春藤、光远资本、东方嘉富、源来资本。遇贤微创始人LUO YONG曾在国产 CPU 公司兆芯担任副总经理,联合创始人姬信伟为曾为英特尔科学家,华为美国研发总监。

曾经这是一个冷门的赛道,支持国产CPU公司的大多同为国家队背景的投资机构,而为何现在投资人又纷纷看好?鼎晖VGC(创新与成长基金)高级合伙人王明宇曾提到,服务器CPU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也是半导体芯片设计领域最具挑战力的“塔尖”,中国作为在全球半导体领域奋起直追的国家,必然会出现全球领先的服务器CPU公司。

毫无疑问,在国产替代浪潮和技术革新的驱动下,CPU已经成为不少投资人不想错过的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