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电子烟导致心梗?电子烟危害巨大?专家在《内科与急诊医学》发文怒斥:研究结论太草率
3月24日,国际独立医学期刊《内科与急诊医学》发布的最新研究指出,许多声称电子烟对公共卫生健康有害的研究都存在多项严重缺陷。这些方法滞后、表述有误、结论草率又夸张的不靠谱研究被广泛引用并误导公众,需要“尽快纠正”。
图:论文发表于《内科与急诊医学》
研究由两位全球知名的控烟专家——公共卫生专家Cother Hajat 和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加快烟草减害卓越中心(CoEHAR)创始人Riccardo Polosa 主导。二人领导的研究小组共选取了全球被搜索、引用最多的24篇电子烟相关论文,将其按研究主题分为以下3类:
电子烟危害巨大?
这些研究开头就出错
研究电子烟如何影响用户身体健康,要先掌握用户的基础信息,如之前是不是烟民、用电子烟多久了、频率高不高等。Cother Hajat和Riccardo Polosa共分析了4篇相关论文,结果发现,竟没有一篇考虑以上因素。在这些研究中,30天内用过至少1次电子烟就算用户,于是,一个30天内只用过几次电子烟的人(之前是烟民)出现呼吸道症状,即可用来“证实”电子烟对呼吸道有害。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2019年曾发布一篇研究论文,称吸电子烟导致心肌梗塞。后来该论文因存在重大失误被撤回,原因是其调研对象用电子烟之前就是心肌梗塞患者。但数据显示,这类研究至今依然在被广泛传播和引用,误导公众。
电子烟不能帮烟民戒烟?
这些研究的操作不公平
很多研究称电子烟不能帮烟民戒烟,这些研究普遍有两大问题。第一,仅谈戒烟成功率,不谈戒烟意图。有些想戒烟的烟民,如果不是换了电子烟,可能早放弃戒烟了;还有些烟民没想戒烟,只是用着用着电子烟就不再用卷烟了。Riccardo Polosa指出,电子烟支撑着烟民愿意不断尝试戒烟,这非常值得称赞,很多研究却对此只字不提。
第二,调研对象的选择太局限。以2015年英国的一项研究为例,当时电子烟已开始在英国流行,已有烟民通过电子烟戒烟。研究却排除了这些用户,因为他们要研究“烟民”。可他们选的烟民是否本来就不易接受电子烟呢?(如果能接受早就换了)这种调研实在有失偏颇。
电子烟有“入门效应”?
这些研究结论下得太草率
在24篇论文中,称电子烟有入门效应的尤其不可靠。Cother Hajat强调,研究应该以数据为基础,而不是过分危言耸听。然而,这些称电子烟有入门效应的研究结论却多是预测性的,如“用电子烟的人未来有可能吸烟”;言辞多是过度夸张的,如“长此以往电子烟一定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即使有数据支撑,有些研究的结论也不成立。《美国医学学会杂志》曾在2016年发布一项研究,称有数据表明电子烟诱导青少年吸烟。但事实上,很多青少年都是先成为烟民,再成为混用卷烟和电子烟的双重用户。而在接受调研期间,他们只是恰巧先用了电子烟,后用了卷烟而已。
总之,任何研究都不能仅凭片面的数据和主观的预测来断言电子烟有入门效应。关于这一主题,学术界仍有太多环节要证明,太多干扰项要排除,太多定义要明确,不能轻易下结论。
图:Riccardo Polosa也是一位慢阻肺领域的知名专家
据外媒报道,研究小组已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论文的作者。“政策制定者不该以这些有缺陷的研究为依据。我们在论文中提供了改进建议,希望能在未来提高电子烟及烟草减害领域的科学研究质量。”Cother Hajat说。
“令我惊讶的是,如此低质量的研究竟然会通过知名科学期刊的审查。”Riccardo Polosa说:“更重要的是,这让烟民不愿改用危害更小的电子烟。我们也借此呼吁公众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关于电子烟的研究报道,毕竟事实证明,一些‘科学’研究根本不科学。